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改革开放“试验田”三年结硕果 青岛自贸片区涌现226项创新成果

“青岛片区形成了大约226项含金量较高的制度创新成果,多项排名进入了世界前列,多项指标跻身了国家队。”8月19日,在批复成立三周年之际,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举行建设发展大会,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发布青岛自贸片区三周年综合评估报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表示,总体来看,青岛片区挂牌以来,能够立足国家战略,制度创新首创明显,成果丰硕,总体达到三年的预期目标,无论从工作推进机制还是制度创新成果,还是从片区的运行成效来看,青岛片区在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67个片区当中处于第一梯队。

三年来,青岛自贸片区新增企业主体2.5万个、是成立前总量的1.4倍;新增纳税主体1.23万个、是成立前总量的1.1倍;累计引进伊藤忠、欧力士等世界500强境内外投资项目149个。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之一,正在成为制度创新“引领区”、对外开放“先行区”、高端产业“聚集区”。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建设发展大会现场

三年226项成果,“催化”高质量发展

根据《青岛自贸片区三周年综合评估报告》的统计 ,三年来,青岛片区以落实任务带动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率先探索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共形成226项改革创新成果,2项在全国复制推广,7项获得国家部委备案,29项在全省复制推广,有效发挥了先行先试、示范引领、服务全国的作用。整体来看,青岛片区挂牌运行以来,能够立足国家战略,运行有序,制度创新首创明显,总体达到了三年预期目标,已成功步入自贸试验区的第一梯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发布青岛自贸片区三周年综合评估报告

从建设运行上看,首发和跨越效应明显。落户了一批在全球、全国和全省范围内具有首发性的成果;在多个方面实现历史性跨越,包括集成电路在内的多个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在基因科技、大宗商品数字化贸易生态、综合保税区、绿色低碳等方面占据国内外领先地位;从制度创新上看,突破和先导效果明显。首先首创性突出。首创首单全国领先,226项制度创新成果中,79项制度创新成果为全国首创,5项制度创新落地全国首单业务,首创占比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次,制度创新举措系统集成性强。

另外,制度创新举措差异化探索明显;从服务全国上看,助力和支撑效应明显。第一,以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为牵引,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第二,以打通区域经济循环关键堵点为抓手,助力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第三,以对接国别需求为导向,持续拓展RCEP经贸合作广度和深度;第四,以特色新兴产业开放发展为关键,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第五,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核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第六,以对标国际一流为出发点,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展望未来,青岛自贸片区紧抓差异化发展机遇,有望建成更加具有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第一,从东北亚走向辐射全球,成为服务全球的国际航运中心;第二,从国际循环走向国内国际双循环,成为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第三,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升级,打造引领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服务中心;第四,从传统为主向新兴特色产业发展,形成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产业生态圈。

一批在全球、全国和全省首发性成果落地

全球范围内,青岛片区发起全球首个万种鱼基因研究工程项目,落地全球首个时空组学国际合作中心,连续2条2.4万标箱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在青岛片区开启首航。

全国范围内,建成国内首个超大通量测序设备生产基地。建成国内首个多模块自动化集成测序酶试剂生产基地。注册全国首个跨境易货贸易市场主体。完成国内首票舱单状态下无需报关的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北方唯一的国家级航空超级货站项目落户片区。完成全国首票20号胶期货保税交割。完成全国首单保税原油数字仓单质押融资业务。

全省范围内,获批省内首家德资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获批全省首家聚焦智能制造产业的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全省首家跨境电商保税直播基地投入运营。全省首单跨境电商9710、9810业务在片区落地。落地全省首家联营律师事务所。建成全省首个科创中国海外工程师型研发社区。成立全省首个国际人才社区。落地全省首单单机融资租赁业务。落地全省首家跨境船舶融资租赁业务。

三年来,青岛自贸片区不断在实现着“历史跨越”和零的突破。

青岛片区建设一年后,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超越韩国釜山港,跃居全球第六、位居东北亚第一。2021年,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蝉联东北亚首位。这是东北亚港口整体格局上的一次重大变化,意味着山东港口青岛港的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地位更加凸显。2021年,青岛片区进口额首次破千亿。三年来,青岛片区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速36.9%,是全国外贸进出口平均增速的3倍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速58.6%,是全国实际利用外资平均增速的5倍以上。三年来,青岛片区跨境电商创造出单场跨境电商仓内直播销售额过亿的记录,年跨境电商单量首次突破2000万单,年进出口额突破百亿,实现连续翻番。

集成电路产业是当前需要重点突破的“卡脖子”领域,也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突破点之一。青岛片区引进全国首个共享共有式全流程集成电路项目,推动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等重点项目落户,建立集成电路产业园,解决山东的“缺芯少面”困扰,实现集成电路全链条“从无到有”,助力山东打造成为北方“芯”高地。

挂牌建设以来,青岛片区聚焦发展海洋基因科技产业,海洋基因组数据产出量位列全球第一。

大宗商品数字化贸易生态“全球领先”。青岛片区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及仓储流通领域率先形成数字仓储、数字贸易、数字金融三位一体的生态体系,大宗商品原材料最大进口口岸和集散地的地位不断巩固。全球首创8项自动化码头技术,创造了每小时60.18自然箱的世界纪录;码头桥吊单机作业效率连续9次刷新装卸效率世界纪录,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全球第一。

易腐货物通关效率达到“国际一流”。青岛片区优化水果、蔬菜、乳品、肉类、水产品等易腐商品的通关流程,实现通关效率并肩上海自贸试验区,超过大连、连云港等沿海地区自贸试验区,易腐货物通关达到RCEP要求“6小时”通关的国际先进水平。

青岛片区在全国首创“绿色自贸”新模式;发布全球首个自贸试验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获国际标准委员会认可,助推国际标准的编制,填补功能区绿色发展标准领域的空白;绿色金融、绿色港航物流、绿色能源等产业在全国领先;绿色技术获取多个奖项,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技术展示中心是全球2021“被动房建筑奖”中国地区唯一获奖建筑。

三年三十人,致敬行业先行者

中国(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三周年建设发展大会上,对评出的制度创新十大先锋颁奖

创新驱动发展,创业凝聚力量。青岛自贸片区三年来的发展建设离不开各个领域的“创新榜样”。本次大会上,还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三大类评选出30名创新先锋人物,

获得管理创新先锋人物的连瑞鑫认为,企业的发展与青岛自贸片区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是分不开的。中储京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连瑞鑫,他和团队探索打造数字化的全国性大宗商品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货兑宝”,推动落地实现全国首笔大宗商品区块链电子仓单质押业务,上线业内首个数字仓库平台。平台被中央网信办、中央宣传部等17部委评选为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区块链+贸易金融”特色领域试点单位。

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前港分公司安全环保科技部副经理赵伟丽被选为科技创新先锋人物。据悉,赵伟丽组建“伟丽创新团队”,致力于干散货码头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上百项创新项目研发应用,用科技手段推动传统干散货码头向无人机械、无人堆场、无人登船等“九个无人”于一体的智慧绿色港口转型。改造完成全国首个全流程、全堆场、全机种干散货智慧绿色码头,平均作业效率提升20%、平均能耗率降低10%、人员配置压减15%、安全风险点降低70%,开辟出传统干散货码头向智慧绿色码头转型升级的“山港路径”。

青岛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科长李超组织海关创新团队推出数十项首创性改革举措,其中企业集团加工贸易保税监管新模式,通过打造合同、企业、集团“三位一体”的新型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将同一集团下诸多企业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监管,打破了以往保税料件无法在集团内企业间流转的藩篱,全面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现已在13个企业集团的48家企业推广应用,累计为企业减少资金占用近3000万元。该创新做法于2020年9月获评山东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2022年6月由海关总署在全国复制推广。

下一个“三年”,开启自贸2.0时代

在今年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实施山东自贸试验区2.0版”,青岛自贸片区是山东自贸试验区中面积最大、试点最多的片区,将在山东省“走在前、开新局”的征程中,肩负重任。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推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每年推出30项含金量高的制度创新成果,做强大宗商品交易功能,推动航运、贸易、金融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吴志强对于青岛自贸片区地未来,给予充分地畅想,他认为,青岛自贸区的成立三年来,可以体会到,感受到这片土地和世界接轨的脉搏,见证了变化和发展。在这里航运、贸易、金融、生产、技术五大功能联动发力。“在这里我们需要超前的布局,用这些创新力来构架谋划一个第四代的自贸区”。

从省到市,屡次“点赞”、“点题”青岛自贸片区,在肯定过往成绩同时,亦为其接下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记者从《青岛自贸片区三周年综合评估报告》中看到,“青岛自贸片区2.0版”将从东北亚走向辐射全球,成为服务全球的国际航运中心;从国际循环走向国内国际双循环,成为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升级,打造引领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服务中心;从传统为主向新兴特色产业发展,形成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产业生态圈。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郭清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