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城阳区的青岛盘古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大牧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三柏硕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深交所主板首发上市申请相继成功过会。“三喜临门”的背后,是资本市场“城阳板块”的加速崛起。截至目前,城阳区上市公司将达16家,即将用绵延的洪亮钟声,奏响资本市场的“城阳乐章”。
借力资本加快产业升级
2020年5月22日,青岛威奥轨道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为青岛2020年首家上市,全市第39家A股上市公司。威奥轨道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主要产品包括内装产品、卫生间系统、金属结构件、模块化产品和车外结构件等,是高速列车配套领域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及综合配套能力方面的领先企业。借助资本市场活水,威奥轨道成为青岛正在全力打造轨道交通5000亿级产业集群中冲出的一匹快马。
作为城阳的龙头产业,2021年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100亿元,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先后入选了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铁路机车)、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青岛市首批市级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名单。
作为优势产业,城阳区抢抓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崛起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企业规模化、品牌高端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在新兴产业方面,城阳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优势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全面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年1-5月份,城阳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261.2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2%。
这一系列产业名牌是城阳区的厚实“家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而借力资本市场就是其中的关键一招。
2022年,华通集团与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建立“一对一”合作机制,建立一体化开发运营联合体,完善“管委会+公司”体制。借助华通集团资本优势和发展平台,双方携手做大做强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同时,更可以将合作范围扩大到城阳区全域企业,培育更多的上市公司和优势企业。
城阳区现有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36家,其中上市公司3家,拟上市企业有13家,借力资本市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青岛海泰科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股成功上市(来源:城阳区)
在资本市场的“入场券”的征程中,一批企业在创新赛道全力奔跑:如于2020年上市的高测股份是光伏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于2021年7月上市的海泰科已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汽车注塑模具研发基地。在今年过会的城阳企业中,盘古智能瞄准风电新市场,开发集中润滑系统,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店小二”将企业家摆在“C位”
城阳区能在资本市场持续“深耕”,全方位的服务和坚实的政策支持不可或缺。城阳区始终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工作重心,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这正是“城阳板块”在资本市场高地崛起的基因密码。
2022年伊始,城阳区召开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座谈会,区委书记吕鹏提出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城市的宝贵财富。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企业家摆在“C位”,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打造最真诚、最谦卑、最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要旗帜鲜明支持企业做优做大做强,设身处地为企业制定政策、谋划工作,通过抓好企业上市工作,推动重点企业倍增,不断壮大科技型新锐企业、培育高成长性小微企业。
紧接着,城阳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紧锣密鼓地组织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春雨行动”,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和实际,协同金融机构在走访企业、信贷对接、服务上市等方面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企对接活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收集了上市企业需协调解决的问题18项,由职能单位逐项研究解决;成立了银行、证券、法律专业人士组成的辅导队到重点企业进行走访,“一企一策”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把脉问诊;组织驻区金融机构对规上工业企业等市场主体开展走访对接,累计走访企业900余家次,授信6.77亿元、发放贷款1.62亿元。
服务持续释放“引力”,扶持政策更加“给力”。近年来,城阳区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资本市场发展的意见》和《促进创投风投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创新举措和优惠政策,力求政策的优惠力度做到最大,政策的兑现速度也做到最快。城阳区地方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上市之后,企业可以募集到大量资金,这时政府再进行奖补,只能是锦上添花。事实上,企业在上市前才更加需要资金的支持,同样是给支持,为什么不把好钢用到刀刃上呢?”2020年上市的威奥轨道,正是上述政策的受益者。从辅导期到过会,再到正式上市,威奥轨道在上市期间的每一个阶段都得到了奖补。在正式上市前,威奥轨道便已经拿到了1000万元的补贴款。
自2019年以来,城阳区新增上市公司7家,总数达12家,有过会待发企业4家,累计拨付上市挂牌扶持资金8200余万元,入选全省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驰骋资本市场的“城阳方阵”,正在实现由大企业上市为主,转变为大中小企业“多点开花”,进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十四五”上市公司数量翻番
眼下,城阳区还将持续“吸金”:沃隆食品、海力威、浩大海洋等企业申请IPO获受理,迈金智能、凯瑞电子等企业正在开展上市辅导,城阳区“上市军团”逐鹿资本市场的步伐越发坚定。
放眼“十四五”,城阳区将致力于建设创新创意引领区,科技企业加速集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等高成长性企业、上市公司数量“三个翻番”,分别达到2500家以上、1800家以上、30家以上;资本与产业深度结合,人才与资本相互撬动,创投风投加速集聚。
为此,吕鹏提出了“六个狠抓”的任务:狠抓产业集群培育,聚焦轨道交通、特种食品、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方向,发挥领军企业引领作用,拓展上下游配套,推动全链条聚合、集群化扩张,新打造汽车模具、半导体等产业集群10个以上;狠抓高科技、高增长企业、特别是领军科技企业的招引培育,强化以商招商、基金招商,从源头上推进产业结构调优、调高、调新;狠抓企业上市,支持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狠抓产业空间布局优化,重点解决产业不聚焦、空间不集聚等突出问题,编制全区“产业地图”,引导各街道聚焦主业、错位发展,突出重点产业精准化招商,制定产业链图谱,增强招商实效;狠抓低效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坚持“与高手过招”,委托国内国际头部企业对低效工业园区改造提升,明确产业要求,一个园区一个细分产业,构建起良好产业生态,确保做一个成一个;狠抓产业金融支撑,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积极推进投贷联动,强化“政、银、企”合作,撬动银行资金和投行、基金等产业金融资本发展,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