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民政厅下发《关于公布2022年度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的通知》,共评选出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24个。青岛市申报的青岛市《围绕“四度”精准发力 打造“青暖助”救助品牌》、崂山区《崂山区“益同行”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品牌》、城阳区《凝聚多方合力 点亮“小桔灯”救助品牌》等3个救助品牌,分别荣获2022年度山东省市级优秀社会救助品牌和县级优秀社会救助品牌,获奖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近年来,青岛市以打造“青暖助”救助品牌为抓手,暖情相助、温暖救助,聚焦困难群众所需、所盼、所想,从救助水平、救助范围、救助方式、救助内容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彰显暖意,围绕提升救助“四度”精准发力,构建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营造社会救助惠民生、解民忧、保稳定、促和谐的良好氛围。
围绕提升救助温度,提标扩面建体系。青岛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科学制定救助标准,七区标准城乡统筹,救助水平居全省前列,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995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748元。织密扎牢托底线与救急难、广覆盖与保重点、解决收入型贫困与支出型贫困、政府部门各负其责与社会力量协同推进相结合的救助保障网。积极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工作,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按规定纳入救助保障范围。目前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8.1万人、城乡特困人员1.3万人,今年以来临时救助困难居民7237人次(其中非本地户籍202人次)。
围绕提升救助速度,优化程序强效能。青岛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全部委托下放镇(街)实施,提升救助效率。搭建“社会救助一件事”数字平台,26项救助事项纳入平台运行,实现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更加便捷。通过爱山东APP,实现救助申请“掌上办”,做到智能研判比对、数据资源共享、救助更加便捷。在全市推进社会救助服务“二维码”进社区(村),实现一码告知、一码服务、一码响应,构建线上线下全方位告知格局。
围绕提升救助精度,健全机制固根本。青岛市探索实施“互联网+社会救助”,率先与银行数据共享,市级已实现17个部门37项数据联网核查,促进精准救助。健全“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的主动发现机制,将“人找政策”发展到“政策找人”。即墨搭建以村(居)网格为单位,微信群为载体的主动发现“微平台”,依托党员、群众等力量设立“救助顾问”,积极运用政务服务APP、社会救助“一码通”、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等方式提供救助服务。西海岸新区成立了995支由村(居)干部、救助协理员、网格员、村(居)民小组长、社工、志愿者等组成“主动发现救助服务队”。
围绕提升救助维度,多元服务上水平。青岛市以困难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率先创新“物质+服务”多维救助,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困难群众救助服务,实现从“供给型救助”向“需求型救助”的转变,从物质救助到多维救助的拓展,多角度提供精神慰藉、心理抚慰、照料护理、社会融入、资源链接、就业引导等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涌现出“小桔灯”“益同行”“善政惟民”“倾心救”“喃喃解忧”等救助服务品牌。拓展腾讯“99公益日”慈善网络募捐,深化多维救助,提升困难群众幸福感。市南区为全区所有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体购买惠民救助补充保险,当其因出现急难突发事件、医疗支出过大等导致家庭生活困难时,助力其脱离困境。李沧区为低保家庭、特困人员发放“有忧有念”暖心卡,持续打造困难老年人“1+1+4”新型救助模式,形成低保、特困老人“救助金+物质+养、食、居、护4项服务”为一体的耦合式救助。崂山区“益同行”困难群众综合救助服务,累计开展困难群众各项服务类救助达6000余人次,“崂善行”社区救助居民提案大赛,服务困难群体800余人次,覆盖邻里守望、志愿帮扶、困难群众兴趣培养等多个救助服务领域。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