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家庭农场发展搭上“快车道” 数量达4.5万家 比2020年增长105%

本报讯   记者从6月17日青岛市召开的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现场会上获悉,近年来,青岛市通过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全市纳入农业农村部家庭农场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数量达到4.5万家,比2020年增长近105%。

会议观摩了莱西市后垛埠村农业社会化服务现场,即墨区蓝村青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地平线家庭农场和移风店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建设情况。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沙剑林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区市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市瞄准率先走在前、开新局目标定位,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主线,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蓬勃发展,组织小农户、服务小农户、提升小农户的功能作用进一步彰显。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市纳入农业农村部家庭农场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数量达到4.5万家,比2020年增长近105%;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达到1.8万家,比2019年底增加了近4000家;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800余家,建立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50多个,实现了农业镇全覆盖。

规范程度不断提升。引导农民合作社自愿注销550多家,规范1000多家,建立了588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全市共创建区市级以上示范社1000多家、示范场600多家、示范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100家。

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全市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近200万亩,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吸纳农村劳动力60余万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每年500多万亩,服务小农户110万户。

扶持政策逐步完善。以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为主体,构建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赋权、引导、培育、支持的“1+N”政策体系,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服务农民能力大幅提高。2019年以来,统筹财政资金近1.7亿元,培育农业服务公司、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发展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服务模式,累计补助面积250余万亩,补助农户近百万户,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会议要求,要锚定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目标,抓好“三线布局”,培强“三级主体”,推动由数量增长向量质并举转变,促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在产业支撑、装备水平、经营效益、服务能力等方面稳步增强,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提供有力的经营主体支撑。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聂艳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