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北京语言大学刘宗迪教授做客东方文化大讲堂

日前,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史研究所所长刘宗迪应邀做客东方文化大讲堂通识教育讲座暨外国语学院“师说讲堂”,在线上平台作了题为 “《山海经》是一部什么书”的学术报告,山东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时卫国主持讲座,来自山大校内外的300余名师生远程聆听。

《山海经》深受国人喜爱,逐渐在向家喻户晓迈进。近年来更是出现了诸多与之相关的影视剧、动漫、网游等等。刘宗迪认为,应加强对该书主旨的宣讲,明晰其基本性质,对于日后的研究、利用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刘宗迪就《山海经》的基本性质展开论述。他以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和鲁迅《阿长和山海经》中的内容为例证,指明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山海经》是一本怪物志。而在自己的心目中,《山海经》则是一部基于实证、记录史实、具有高度“科学性”的世界图志,它用微观与宏观结合的视野,囊括天地群神、星象历数、山川薮泽、古国丘墟、族姓世系、方国人物、神话传说、飞禽走兽、草木金石、灵异物怪于一书,堪称一部不可多得的上古自然与人文知识的宝库。

随后,刘宗迪还认为《山海经》还是一部“藏宝图”。《山海经》如实记录了四百多座山峦、三百多条河流,以及生活、蕴藏于这些山峦河流中的野兽、飞鸟、草木、水生动物、矿物、药物等,书中对此记载细致详实,堪比国土资源的数据库。其中,金属矿藏的记载数量极多,涉及范围颇广。仅书中出现“金”字的频次就高达162次,可将其称之为一个黄金之国。

刘宗迪认为,《大荒经》四面环海的地理格局与历史上的山东半岛十分相似,可将山东半岛视为《山海经》的地域范围。他还详细论证《大荒西经》中记载的巫山、大巫山两处金山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和鱼台县一带。并指出:当时黄金象征着“不朽、通神、太阳”,所以在上古时期,主要被巫师集团所拥有。结合《山海经》的记载,可以得出该处矿藏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巫师收集埋藏所形成的结论。

同时,刘宗迪指出:《山海经》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宝藏,还保存了珍贵的上古历史和文化记忆,是一个文化宝库。透彻理解这本书,可为许多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提供答案,为考古工作提供帮助。

时卫国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高度评价。他指出,本次讲座质朴无华,精彩纷呈,既有宏观讲解,又有微观剖析,视野开阔,观点新颖,见解深刻,学风严谨,是一场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通识教育讲座。本次讲座观点新颖,见解深刻,内容丰富,独具一格,使在线师生受益匪浅,对《山海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