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三夏”已至 小麦“开镰”!青岛已收割48.2万亩,机收率超99.5%

芒种时节,麦粮翻滚遍地成“金”,青岛迎来小麦丰收季。在6月9日举行的青岛市“三夏”生产现场会暨小麦机收减损行动启动仪式现场—西海岸新区大场镇,小麦大型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的玉米播种机正在进行播种作业,植保无人机在空中演示飞防作业,实现了农机、农艺和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展现出一幅丰收的壮美画卷。记者从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当下小麦已陆续开始收割,截至6月9日,全市小麦应收面积343.9万亩,已收48.2万亩,进度14%。其中西海岸新区进度最快,已收获24万亩,进度为76.7%。

除了北斗导航的小麦收获机,现场还有秸秆打捆机、植保无人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机械一字排开,灭茬还田、深松整地、机收减损等作业环节……日益提升的智能装备水平,让人大饱眼福。“今年,我们合作社新购入20多台大型收割机,减损率大大降低,目前约为1%左右,相比原来老款的收割机要好太多。”谈起今年的收成,青岛勤耕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江永战很乐观:“农机高效了,我们农民的收入也会相应提升。”

来自青岛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今年全市夏粮播种面积稳步增加,小麦在田面积344万亩,比去年增加近3万亩,实现了面积稳中略增。分析表示,今年夏粮生产的乐观情况,得益于近几年种粮收益增加、政策扶持有力、技术支撑到位、粮价高位运行,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春争日,夏争时”,当前小麦正值收割关键期。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处长陈言智表示,全市小麦99.5%以上的依靠机收。今年“三夏”生产以来,全市组织7000余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有序流动、跨区市作业,成立小麦机收应急作业服务队49个,检修各类农机数量13.6万台,确保小麦颗粒归仓。会同市商务局、中石化、中石油等部门,实施价格直降优惠,每升优惠0.2元。提早做好农资调配和准备工作,储备种子1万余吨、化肥16万余吨、农药4000余吨,保障了夏种需要。

据悉,麦收期间,青岛市、区市两级下沉到一线,逐村、逐户、逐个地块落实机具,确保每一块麦田收在适收期。农业农村部门组建工作专班,设立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加强同公安、交通、卫生健康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开辟农机作业绿色通道,密切跟踪机收队伍行程,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全力保障跨区机收作业有序进行。同步加强与工信、石油、石化等部门的合作,确保零配件供应和油料保障等,开展优惠用油活动,最大程度惠及农民群众。

田管措施落实到位,政策支持力度大。今年全市统筹中央、省、市资金7636万元,是近几年最多的一年,重点支持春季麦田管理、小麦促弱转壮稳产和“一喷三防”,组织全市70多家服务组织的1600多架植保无人机,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小麦“一喷三防”,提高小麦抗旱能力,全市统一喷施叶面肥150万亩、实施小麦“一喷三防”面积347万亩,全市小麦“一喷三防”实现全覆盖。全市投入抗旱机具4万台(套),抗旱浇地面积214.6万亩,有力保障了夏粮丰收。

农谚讲“夏种无巧,越早越好”。据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截至6月9日,全市已完成夏种面积7.2万亩,其中玉米1.26万亩、大豆(纯作)0.15万亩、甘薯1.63万亩、水稻0.15万亩、花生3.94万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0.1万亩。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充分利用我市农机装备优势,借助专业化农机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大力推广玉米贴茬精量播种技术,6月底前基本完成玉米播种任务。同时,高质量完成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任务,紧紧围绕8.5万亩大豆、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任务,落实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选品种、扩间距、缩株距”田间配套技术,高质量完成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确保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的既定目标。

据介绍,在“三夏”期间,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还将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三夏生产一线,帮助农民制定有针对性的田间管理技术方案,提高作物田管水平。科学研判灾害发生形势,分区域、分灾种制定完善应对预案,统筹用好中央、省市农业救灾资金,提早做好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努力减轻灾害损失。高质量建设一批生产基地,集成推广机械化轻简栽培、控水减肥减药等技术模式,把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开展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和高产创建活动,建设千亩方40个、万亩片10个,辐射带动项目区节本增效5%以上。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聂艳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