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基金市场不好卖,只有一个例外——同业存单基金。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7日,已有五批合计27只同业存单基金获批发行,已成立数量达17只,合计规模达到1109.71亿元。其中,广发基金、平安基金、国泰基金、招商基金、华夏基金、景顺长城六家基金公司的同业存单基金,首发规模均达到百亿上限,嘉实旗下同业存单基金提前结束募集,据悉规模也达到了百亿级。同时,一般类型的新基金发行低迷,今年以来累计成立的新基金有594只,但发行规模仅4788.8亿元。
规模光速达千亿,火到爆的同业存单基金引来紧急监管。近日有基金渠道经理向记者透露,监管部门对同业存单基金的宣传推介提出了多项新的规范要求,其中包括不能使用“货币替代”等表述宣传,不能片面强调收益稳定,不得展示标的指数和拟任基金经理的历史收益率等。“安全靠谱”“收益超越货币基金”,正是同业存单基金最有吸引力的卖点。
散户可享机构利率
同业存单是指银行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可转让记账式定期存款凭证,可视作银行向机构投资者借钱以满足流动性需求的一种金融工具,银行需要为同业存单支付通常高于无风险收益率的利息,相比普通货币工具收益更高。
可以理解为,相比一般个人储蓄,同业存单给机构开出了更高的利率。通过同业存单基金,普通个人也可以获得机构专享的利率。
同业存单具有以下特点:
作为银行短期融资工具,拥有足够大的市场容量。首批同业存单发行于2013 年,之后同业存单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银行扩大资产规模、拓宽融资渠道的重要途径。截至2022 年4 月末,债券市场同业存单存量规模达14.6 万亿元,为2015 年同业存单存量规模的10 倍以上,占债券市场托管余额的11%。整体市场容量较大,同业存单基金的资金进出不会对市场整体产生冲击,有利于基金的平稳运作。
发行主体资质过硬,信用风险很低。同业存单的发行主体是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其他金融机构,整体资质较优,违约可能性较低。
近年来,资管新规影响不断深化,信托、银行理财先后打破刚兑,房地产信用违约时有发生,相比之下,同业存单提供了很高的信用保证。目前获批的同业存单基金,大部分都是跟踪中证同业存单AAA 指数,该指数样本券主体的评级要求在AAA以上,信用限制更为严格。
现金管理工具新选择
同业存单基金热销,原因在于今年以来股票和债券类基金业绩整体滑坡,市场波动加大,投资者避险情绪高涨,但货币基金收益跟随市场利率下行,投资者缺乏兼顾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现金管理工具,同业存单基金的出现填补了市场空白。
有统计数据的12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产品成立以来均取得了绝对正收益,第一批6只产品成立于2021年12月,截至2022年5月25日,年化收益率均超过2%。目前12只产品风险水平均较低,首批产品最大回撤均不超过0.03%,年化波动率大多控制在0.3%以内,持有体验较好。得益于低风险特征,6只产品的夏普比率均在5以上,最高可达7.87,投资性价比较高。
从收益性看,同业存单基金与货币基金、短债基金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对投资范围有明确规定。同业存单基金投资于同业存单的比例,一般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货币基金和短期纯债基金中同业存单占比仅为37.2%和2.5%,远低于同业存单基金配置要求,相应的,收益能力也跑不赢同业存单基金。
从波动看,同业存单基金波动水平介于货基与短债基金之间。同业存单指数最大回撤较低,夏普比率较高。从流动性看,大部分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设有7天最短持有期,对于闲散资金来说,的确是一个稳健增值的理想工具。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传媒 记者 李冬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