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为何人们愿意留在市南?

“在你没有困难的时候,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在你有困难的时候,可以随时找到它。”这是一个落户青岛市南区21年的企业,对所处的营商环境最大的感受。“不打扰”,也是一种温柔。

在采访的过程中,伴随市南成长超过20年的企业比比皆是,当被问及为何一直留在市南时,得到的答复大多一致,“喜欢市南的环境,喜欢市南的营商环境。”

2022年5月20日,青岛市南区“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服务企业”大会如约而至。市南区委书记王锋、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忠等带领着区领导班子,早早等候在门口,同与会的近200名企业家一一握手。作为青岛现代城市文化的发源地,蹚过百年历程,在时代的浪潮中起伏前行,这是“新市南”的姿态。

好的营商环境,是春风化雨的舒适,是润物细无声的改变。让老城区迸发新活力,营商化境的不断优化提升,是青岛市南区建设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样板区最关键的凭借。

创业热土孕育“第一”

“我们是市南区上市培育企业,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在企业的努力下,区政府的支持下,公司被评为省级的超声波流量仪表工程研究中心”,青岛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韩飞舟的话里透着自豪。

“2001年公司就到了市南,最早是在闽山路,市南区软件大厦,那里聚集了第一批市南区招引的软件类企业,当时我们是从济南被招引过来的,今年已经是第21年了。”当提及落户市南多年的感受时,韩飞舟表示,“这么多年最深的体会是,市南区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你做事的时候不会干扰,我觉得这是对企业最大的尊重。”

正是这样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家们在这片热土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158家区域性总部企业、137家大型金融企业(机构)扎根市南、蓬勃发展;166个各类创新平台、236家高新技术企业不断进取、成果迭出,数字经济年均增长20%以上;8家企业获评省瞪羚企业;鼎信通讯、海程邦达等6家企业主板上市;新华锦、世纪瑞丰入围中国民企500强。

中国远洋、海信、青啤、华润等一批享誉全球的知名企业根深叶茂、更加繁盛;中石化经纬、松立控股、金东数字、科凯电子、展诚科技等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快速成长、奋力居上;海信广场、永旺东泰等大型商贸企业聚力促进消费、繁荣市场;首宏医疗、德才装饰等企业加速升级,华丽蝶变……

截至目前,市南区已有市场主体9.6万户。这些市场主体是市南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广大企业家们创造了多个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第一,诞生了13个中国驰名商标,走出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企业。正是有企业家的不懈努力,才让市南区仅以全市2.7‰的土地,汇聚了占全市总量10%的生产总值、15%的服务业增加值、33%的金融业增加值,每平方公里生产总值46.7亿元、居副省级城市中心城区前列,综合实力列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第57位。

送你一朵“小金花”

创业者的故事永远动人。

百事基材料(青岛)股份有限公司的故事更为外界津津乐道。这家专注于大生物材料研发的四新经济代表性企业。近年来,主导研发的功能性大生物纤维产品为行业首创,已与爱慕、阿迪达斯等国内外10余个名牌达成合作协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作为本土企业,却面临着本地产业合作契机少、信息不足、订单短缺等问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市南区企业服务中心第一时间赶赴企业走访调研,梳理出产业链条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10余项,后组织相关产业16家企业与百事基公司面对面举办市南区大生物材料产业链资源对接会,助力本土企业融合交流、产业对接、业务合作。

在企业的需求要素中,往往场景匹配、资源链接工作难度最大。为精准破题、精致服务,市南区组建了组建一批专家顾问团、广泛链接商协会机构、采取市场化手段提供专业服务,搭建市南区企业服务智慧平台,实现全服务流程、全需求要求的一站式服务。“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企业头痛什么,我们就解决什么。”

青岛萨纳斯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牌营销总监刘晓亮的回答更加具体:“各项经营工作的开展,都可以通过一窗式服务快速直达,对于企业经营来说,为效率这条生命线注入了更大的活力。在投融资方面提供了平台和支持,协调金融机构加快相关流程,补充了企业发展的流动性,同时为企业提供各类法律等专业服务,帮助企业减少了更多商业经营中的非必要损失。”

不论是萨纳斯还是百事基,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们同为市南区“小金花”企业。

何为“小金花”?日前,市南区发布《市南区“小金花”企业培育方案》,对培育标准、培育内容、保障措施等予以详细说明,满足“成长性好、创新性强、有引领带动作用、具有明显竞争优势,营业收入增速达到15%以上的企业”“哪吒、瞪羚、(准)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等高成长性企业”“具有平台经济属性且自建产业互联网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规模以上企业”等六项培育标准中的其中1项,可列入市南区“小金花”企业培育库,符合2项及以上标准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企业,建立梯次培育体系,分层分类赋能企业发展。

《2022年青岛市市南区“小金花”企业名单》共计25家企业,紧扣6大主导产业细分赛道,每个赛道梳理5个左右发展潜力大、科技创新能力强的重点企业,这也与市南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活力经济先行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样板”相契合。

“小金花”虽小,实力却不容小觑。“作为青岛核心区,在软件产业领域,市南区始终是青岛各区市中产业发展的高地。我们以市南区企业的一份子参与青岛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寻找包括驻地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内的各类合作机会,与地方强强联合,共同壮大市南竞争力。”萨纳斯智能科技的话语铿锵有力;“青岛积成作为智慧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领先企业,是青岛市领军企业,我们在超声波智能表计技术方面填补了核心算法与芯片固件的国内、国际空白,在超声波表计产业关键领域填补了计量建模与校验装备的短板,自主开发的超声波校验装备已销往海外”;2021年刚刚注册成立的比图科技,是一家人工智能企业,其研发的AI车辆智检系统,仅用20秒就可完成一辆整车21个单项、16个维度的检测,不仅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其检测效率也比人工检测提升180%,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吸引创新要素,依然要靠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提升。

今年兑现奖励5亿元

温暖是这座城市最生动的底色。市南区拓展“暖南”服务品牌内涵,组建“暖南”审批服务团队,靠前帮办代办、送服务上门……以更好提升优化营商环境专业服务力,打造法治化便利化低成本营商环境。

比如,建立“暖南”审批服务驿站,将政务服务链条延伸进楼宇、进园区,实行重大项目“专业化指导帮办”,变企业“上门找服务”为政府“主动送服务”,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助力区域双招双引、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落户市南、建设市南。今年以来,为确保城市更新改造重点建设项目快速推进,市南区“暖南”审批服务团队推出“一对一”项目管理师主动靠上服务,采用“云驻场”方式,全程帮办代办重点项目各项审批手续,直至项目完结。目前,“暖南”审批服务团队已走访企业200余家,电话微信解答630余次,协助企业核名、办理业务500家。

用政策红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企业准入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服务,健全完善市区一体化服务流程,助力区内大项目快落地,为企业生存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土壤。从“零跑腿,一网通办”“零费用,一站办结”到“零咨询,一看就懂”“零距离、一链帮办”……市南区不断优化企业办事的全链条流程,真正简环节、缩时间、减材料。

“通过视频通讯办理注册手续,我还是第一次,真是让我体验到了什么是‘市南速度、市南智慧’,更加感叹现在青岛国际化、高效、优质的营商环境。”挪威籍华人裴先生感慨道。

日前,挪威籍华人裴先生计划出资2000万美元在市南区设立物流发展公司,因为疫情原因,他本人无法从挪威飞到青岛当面办理,而将相关材料通过国际邮件寄送又非常缓慢。为了帮助企业尽快落户,市南区行政审批局发挥市区融合优势,同时协调青岛市市场监管局、青岛市行政审批局两个市级部门,在企业开办一窗式服务专区为其开通 “绿色通道”,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服务过程中,由于裴先生身在挪威,两地之间存在时差,“暖南”审批服务团队连续两天在下班后与裴先生及企业的董事、监事等人召开视频会议,设计投资方案,“手把手”教其网传相关材料,并通过电子实名认证的方式解决了投资人、董事、监事等人员签字确认问题,节约了企业经济、时间和人力成本,成功帮助企业完成注册。

从往年的1.9亿元、2.6亿元、提升到今年的5.1亿元,市南区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能、助力企业发展。为保障惠企政策落地,在政策兑现方面,市南区实行“免申即享”、“一站式服务”和“不见面刚性兑付”。去年“免申即享”“刚性兑付”惠企资金2.6亿元,今年又在全市率先推出《提振信心加快发展惠企服务 15 条》,先期兑现2021年度奖励资金1.26亿元,近期将分批次兑现其余3.84亿元,累计惠及企业654家,用有效政策对冲疫情冲击、支持企业发展。

企业和人才愿意留下

企业的发展和区域营商环境的打造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所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为加快推进市南区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双招双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优势产业,优化营商环境,市南区修订了新一轮经济发展政策,形成以《市南区促进“双招双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20条》为总纲,N条专业领域配套政策的“1+N”政策体系。

在其中的人才奖励政策中特别提出,加强高层次人才奖励,对新培育和全职引进来市南创新创业,并经青岛市备案认定的顶尖人才、国家级人才、省部级人才,分别给予最高 800 万元、400 万元、100 万元的综合补助;柔性引进的,连续三年按照其上年度用人单位实际给付计缴所得税年度薪酬总额的 30%给予补助,上不封顶。

除了高层次人才奖励外,市南区还对支撑型人才提出了奖励,对来青创新创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且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分别给予 1200 元/月、800 元 /月、500 元/月的住房补贴,连续发放 36 个月。海内外博士、硕士研究生来青创新创业,在青购买首套商品房的,分别给予 15 万元、10 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费。同时,市南区还鼓励青年群体创业,对大中专毕业生、技工院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创办个体工商户且符合创业补贴条件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6000 元。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者可申请最高 60 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小微企业申请最高 300 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最铁合伙人”,是所有愿意在市南创业成长的伙伴,一种信任的连接。一个城市经济好不好,主要看企业;企业发展好不好,主要看企业家。企业家的成就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作为一家1996年注册、在市南区成长起来的企业,海程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海对市南区的定义是“用心”。2021年,海程邦达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程邦达”)在上交所主板正式上市。企业上市,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海程邦达跃居为全国物流行业的头部企业,也将助力市南区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为区内众多物流企业借力资本市场跨越发展树立了标杆。

“如今整个市场大环境不好,未来存在了很多不确定性,市南区能够精准的为企业提供扶持政策,这让企业感到特别温暖,能看出来市南区非常用心地做事。” 唐海认为,“市南区是一个有历史文化传承的地区,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新市南’提出的创新思维是吸引高端人才愿意来此聚集的重要原因。”

唐海表示,“原本我们的IT中心是放在西安和成都,因为前些年青岛缺乏IT业发展的环境。但是近两年随着市南区营商环境的优化,包括市南区提出数字化建设的理念,所以我们现在把IT中心迁回青岛,我们也希望在市南区打造一个国内供应链物流数字化平台,打造共享共赢的供应链物流生态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城市如同人一样,体现出了各不相同的气质和性格。选择了一个城市,不仅选择了它提供的机会,也选择了它的气质和它所提供的服务。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已经从1.0版发展到5.0版。自2017年以来,上海连续四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安排,稳步实施了584项改革举措。相较于前四版,5.0版的实施方案更大力度保障市场主体发展活力;2018年以来,深圳明确把优化营商环境列为全市“一号改革工程”,连续出台营商环境1.0 “搭框架”、2.0“夯基础”、3.0“补短板”、4.0“促提升”系列改革政策,推出700余项改革清单,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深圳市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的发布,从12个领域推出200条改革举措,标志着深圳市营商环境改革步入5.0时代……

2021年,青岛市出台《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这是青岛市首次推出直接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创新突破行动方案;2022年,青岛市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印发《2022年青岛市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工作要点》,内容涉及41项改革任务、90条具体举措,对青岛统筹抓好2022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出了明确的安排。2021年,青岛市市场活力稳步增强。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30.1万户,其中企业12.6万户。年末,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95.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8.2%。其中,企业72.9万户,增长10.0%。实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91.9万户,增长8.4%,占全部市场主体比重达到98.2%。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倚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