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二批青版财经小记者来到骆驼祥子博物馆参观研学。骆驼祥子博物馆位于青岛市黄县路12号老舍故居内,是我国第一个以文学专著命名的博物馆。
小记者们合影留念。
骆驼祥子博物馆王咏馆长介绍博物馆的情况。
据悉,上世纪30年代中期,老舍先生曾在现在的骆驼祥子博物馆处居住,并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以及小说《文博士》《我这一辈子》等一批优秀作品。
讲解老舍在青岛生活的故事。
墙上挂的是老舍先生在青岛中山公园拍的照片。
骆驼祥子博物馆的王咏馆长介绍道:博物馆全面展示了老舍先生在青岛期间的创作和生活情况。而《骆驼祥子》是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各种语言译本最多的一部,迄今为止亦有近四十个版本在世界各地传播,见证了中国文学与世界对话的历程。博物馆一楼作为主展览场馆,其中的创作厅里,还对当年老舍书房进行了还原。
还原老舍先生写作的房间。
小记者们惊奇地发现,博物馆的一处墙壁还摆满了兵器,其实老舍先生还是一位“练家子”,一生不间断习武,在青岛居住的时候经常在院子里习武。
小记者参观《荒岛书店》。
小记者们了解了老舍先生在青岛生活、工作、文学创作等情况,并参观了老舍先生经常光顾的书店,听取了新闻阅读写作知识的讲解。
王馆长回答小记者的提问。
老舍先生在青岛还创作哪些文学作品?老舍先生为什么要习武?老舍先生在大学里教的什么课程?……对于小记者的提问,王馆长耐心地进行了解答。
《骆驼祥子》被改编成歌剧、话剧、电影等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
博物馆的庭院里矗立着老舍先生的头像雕塑,而旁边是骆驼祥子与人力车雕像。院内围墙以陶版画的形式,分别镶嵌着老舍先生作品集锦和《骆驼祥子》连环墙画,记载着《骆驼祥子》的人世起落,人情冷暖,世事无常的生活,使这个不大的院落显现出一种悠久文化的独特韵味。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 盛军 摄影报道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