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滑动,屏幕上的商品名目罗列,生鲜、家居、数码等各类商品可谓应有尽有。足不出户,轻松下单,线上购买的物品即可在一个小时内送货上门。
以超市、便利店、百货店等线下门店为中心,提供按小时、分钟计算的即时零售服务逐渐兴起,为线上消费场景创造出日渐完善的零售新业态。
时效性强 萌生“万物到家”新业态
像点外卖一般线上购物,是即时零售满足消费者日趋多样化、常态化的即时消费需求的优势所在。
一方面,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消费者对线上零售门店所销售商品的要求也更为多变。大到米面粮油,小到鲜花药品,多样化的需求下,即时零售平台所涵盖场景日益充足。根据京东到家用户调研显示,如今,74%使用即时零售平台的用户表示,购买原因已从应急发展到应需,以满足日常采买需要。
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居民消费能力及消费意愿的增强,更是消费者对配送效率的更高期望。艾瑞咨询数据调查显示,与2019年相比,消费者对即时零售平台配送时长的重视程度由已由43.6%提升至48.3%。
与电商平台的快递服务相比,即时零售极大缩短了用户与商家的距离,确保本地接单商家在地理距离上往往以公里计,配送时长以小时计,无疑在时效性上有了极大的提升。因此,如何“又快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即时消费需求,尽可能缩短配送时间是即时零售平台的最大竞争点。
疫情催生 即时零售站上风口
除却高效的配送效率,即时零售获得消费者青睐更源于其到家业务的便利度。
“以前大多是在手机上买粮油等大重量商品,对于女生来说,送货到家的服务也省去了去站点自提的麻烦。疫情发生,同城配送也比自己出门方便多了。”在上海独自租房,居家生活的这段时间里,小希已将即时零售作为补货的首要方式。
连月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一些城市不得不按下“慢行键”,部分小区采取封闭化管理措施,大量线下门店陷入停摆状态。
在此背景下,快递物流配送效率降低,人们与线下零售场景的链接较少,而消费者足不出户地购买多品类日常生活用品的囤货需求却在增加,即时性需求大幅提升,消费频次亦原高于平日。根据艾瑞用户调研结果,与2019年疫情发生前相比,67.1%的用户认为使用配送平台服务频次增加,即配需求增势明显。小希表示:“尽管现在已经可以外出购物,但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自己仍会在线上零售平台下单,感觉这样更方便和安全。”
小时购、到家业务、即时零售,种种线上零售平台所提供的即时配送业务则有效满足了爆发式增长的消费需求。
平台布局 实体店铺的数字化转型
在消费需求的扩张为即时零售的发展创造出广阔市场空间的同时,该行业的迅速发展更来自于线下零售品牌自身转型的需要。从销售模式来看,即时零售业态看似外卖品类的拓展,实则为线下零售场景的延伸,入驻平台的商家大多具有实体门店。
依赖于实体销售门店,以家乐福、永辉超市、大润发为代表的线下零售商而言,自身成本负担重、竞争压力大的经营现状对零售企业的数字化升级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商超门店为代表,传统零售商销售业绩并不算乐观,数据显示,中国连锁百强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总额比例降低。2021年3月到11月,家乐福先后退出珠海、济南、杭州市场;2021年前三个季度,沃尔玛已关闭25家大卖场;
门店租金、劳动力成本等各项支出较高,实体零售店加快数字化转型,加速融合其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已成为其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选项”。开通本地即时配送业务,入驻即时零售平台,对零售商、品牌商而言,不仅是提振业绩的可行性措施,也是以线上平台高流量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增强客户黏性、精准触达消费人群的有效尝试。对接广大传统商超,目前,美团、京东、拼多多等各类线上平台纷纷布局即时零售,不断完善其线上平台的构建。
从传统商超、便利店、到药店、鲜花店、宠物店,各类线下门店的入驻,不断丰富着平台线上消费场景,促进即时配送行业发展迅速,“万物到家”的购物模式正在加速走向现实,走进千家万户。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高奕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