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劳动教育绝不仅仅是技能,青岛在劳动教育方面开展了诸多有益探索

“今年9月份起,每个孩子都要学会煮饭炖汤、种菜养禽、修理家电……”日前,一则关于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消息登上了网络热搜,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实际上,该话题主要源于此前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就包括劳动课程标准。方案和标准明确,劳动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今年秋季学期开始,义务教育段将独立开设劳动课程。不过不少专家表示,劳动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核心素养而非仅仅是劳动技能。

多年演变,劳动重新回归“独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一以贯之都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劳动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有所差别。

1955年,全国文教会议决定在中小学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以更完整地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年,教育部文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开设手工劳动课,每周1课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生产知识,会使用一些简单生产工具。次年,初中、高中均开设了劳动相关课程,初中进行教学工厂和试验园地两种实习,高中进行农业实习、机器学实习和电工实习。

此后,劳动教育课程课时数、课程内容、课程开设方式等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1985年国家教委组成后,明确提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首次提出把“劳”与德、智、体、美并列为“五育”。

直到2000年,劳动长期以来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的情况有所改变。教育部印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取消在必修课中单独劳动技术课,改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4部分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是劳动课程自1955年单独设置以来“独立”地位第一次被取消。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教育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而存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劳动教育在多个重量级文件中被提及。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制度建设作了系统设计和战略部署。在劳动教育时间上,《意见》规定,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同年,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则明确大中小学要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此次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在义务教育段将劳动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设置。此前,劳动教育在高中段已成为一门独立课程。

开展劳动教育,青岛做了诸多探索

记者注意到,此次的劳动课程内容设置了10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学校可结合自身实际,在不同学段确定任务群学习数量,以烹饪与营养任务群为例,第一学段为一、二年级,要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第二学段为三、四年级,要学会做凉拌菜、拼盘,学会蒸、煮的方法,如加热馒头、包子,煮鸡蛋、水饺等。

更好推动劳动教育开展,山东、青岛等均出台了系列配套措施,进行了系统的设计。2021年12月,山东印发的《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要求大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一二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

青岛则更进一步,早于全省印发了多个文件,推动劳动教育。如2019年青岛市教育局就印发了《关于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意见》,2020年4月份在全国印发了首套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的《劳动教育(实验)》教材和《青岛市落实“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三点半实践教育丛书》,形成青岛市特有的课内与课外完整统一的劳动教育教材体系。青岛城阳区则入选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在具体实践中,岛城中小学校也做了诸多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城阳区礼德小学以“小小餐厅帮厨系列活动”“我是小小农学家”等劳动技能项目为基础,以“我是小当家”家务劳动实践为补充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李沧区各学校则探索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开发劳动教育校本教材,开展劳动教育,青岛王埠小学编写了《青岛王埠小学劳动课程手册》,列举全年级学生“劳动项目推荐清单”、“劳动课程小儿歌”、“21天劳动课程打卡”等内容。青岛东川路小学将劳动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开设了传统文化课程,三年级修陶艺、四年级修布艺、五年级修茶艺、六年级修香道,每年修一门。小学毕业时,每名学生将学会四种劳动技能。

同时,青岛建设有学工、学农基地,成立了综合实践教育集团,创新实践教育“飞地”建设。探索集中专业师资、集中劳技设备、集中实践课时“三集中”模式,组织市区学生每年集中开展学工、学农教育。创办中小学劳动教育成果展,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激励学生出力流汗、接受锻炼,全面发展。

劳动不仅仅是技能,其育人价值更重要

“劳动教育一直都在,只是课程存在形式有所变化,如今义务教育段劳动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与语数外具有了同等的重要性。”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教研员马伟林表示。同时,劳动教育的内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往的劳动教育关注的是技能教育,现如今的劳动教育则不仅是技能,而更多关注的是劳动习惯、劳动观念、劳动素养等。从全国来看,青岛也做了诸多有益探索,比如首套覆盖全学段的《劳动教育(实验)》教材,这相当于一个“资源包”,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抓手。

“劳动教育最重要的价值有二,培养学生学会自主生活的技能;培养学生形成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的劳动教育,要实现劳动教育的价值,需要各地学校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当地的情况,丰富劳动教育资源与内容。加强劳动课专任师资建设和课程建设、场地设施建设,形成科学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

熊丙奇还认为,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参与。我国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教育,漠视对孩子的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的倾向。不少家长包办代替孩子除学习之外的一切,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不让孩子从事体力劳动。如果这种育儿观念不变,将阻碍开展劳动教育。总之,开展好劳动教育学校、家庭均需参与,形成合力,才容易达到预期效果。(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相关新闻链接

观海新闻      劳动教育绝不仅仅是技能,青岛在劳动教育方面开展了诸多有益探索

智慧青岛      劳动教育绝不仅仅是技能,青岛在劳动教育方面开展了诸多有益探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