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随着一声声汽车的长鸣,由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二期项目顺利“冲出地面”,正式进入地上结构施工阶段。
在国家级大数据项目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现场塔吊、汽车吊昼夜连班工作,各工种将近300名工人为保节点目标实行昼夜三班制,现场管理人员24小时驻工地,每天下午召开现场调度会议,解决现场进度、质量和安全问题,当天问题当天解决,现场加强过程控制,一次成优减少整改返工的时间。
据了解,该项目为岩石地基地处市区,无法进行爆破,同时基坑深度大,场地狭小,只能采取挖机分层破碎开挖,同时工程局部存在复杂外挑等危险性较大的结构,极大地增加了项目施工难度。为保证施工质量,项目全员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创新,组织专家论证,现场严格按照论证后的方案施工,施工过程中时刻跟踪检查。由于地下主体结构同楼层标高多变、高差大小不一,项目部技术及施工人员对每一施工部位提前进行交底。
据了解,项目施工过程中以绿色理念为引领,现场采取遮尘网全覆盖,每台挖机配备两至三台移动雾炮。在扬尘控制治理方面,得到甲方及扬尘监督部门的一致好评。为了保证现场的施工进度及质量,采用BIM模型深化模拟柱梁节点施工,同时部分节点由工厂预施工后再进行现场施工。在加快施工进度的同时,节约成本,实现“绿色精品、环保精品”。
据悉,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二期项目位于济南市高新区,为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是省内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大数据产业专业园区。其中,1#楼规模10.4万平方米,建筑高度超200米,建设地上43层,地下5层,建成后将在舜华路两侧形成双子塔,成为济南东部的新地标。项目将依托现有的齐鲁软件园,建设大数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大数据产业提供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及行业应用等公共技术服务未来,实现千亿级产业规模,打造同步世界、比肩硅谷的国际大数据生态城,将成为国际知名大数据产业创新研发高地。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