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两会观察:筑牢青岛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基石

一个城市,经济体量再大,没有科技引领的能力,也成不了一流城市。可以说,谁站在了科技创新的潮头,谁就占得了先机。在今年青岛的政府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青岛市将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功能,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企业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功能,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离不开科技企业的助力。如果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那么科技型企业就是城市创新的“排头兵”。下一步,青岛应当如何发力?

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12个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技术发明奖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获奖项目中,牵头完成的有3项……在去年年底这场全国最高规格的科技“竞技场”中,青岛再一次展示了作为科技名城的实力。

近年来,青岛高度重视创新生态建设,成立半岛科创联盟,依托柠檬豆市场化平台运作,协同胶东半岛五市创新资源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建立“局校会商”制度,推动驻青高校成立市场化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开发高企成果对接数字化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将企业技术需求与科研机构成果匹配;探索产业技术攻关“组阁揭榜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政策推动和有力举措,创新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科技创新的体系能力正在不断提升,良好创新生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是青岛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将创新提高到全市战略高度,找准创新能力提升突破口,才能切实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青岛才能真正实现‘勇当龙头、争先进位,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市政协委员、青记智库创始人李杨从四个主要方面提出了有关科技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他建议,首先要加大科技资金支持力度,将科学技术支出年均增长保持在20%左右;同时聚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将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和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挂钩。其次,是围绕优势产业绘制“卡脖子”创新地图,根据现代海洋、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五个一流产业集群等青岛“5+4+3”产业体系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绘制“卡脖子”创新地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突破一批重大“卡脖子”问题和可供产业化的关键技术。

此外,是青岛需要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突破口,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力争“十四五”期间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培育出3到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实现青岛先进制造业跨代赶超。最后,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议胶东经济圈内户籍放开,加大研究机构引进力度,特别是跟青岛优势产业相关、跟企业合作密切的研究机构的引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开放是青岛最大的机遇和优势所在。开放,意味着在更大的市场空间中配置资源。改革开放40多年来,青岛一直在创业中不断积蓄发展动能,培育了一批知名的制造业品牌。青岛拥有41个工业门类中的39个大类,叠加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契机,给“四新”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然而,有了良好的产业基础还不够。在工业互联网的语境下,激发中小企业以创新为引领成为青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目前,青岛的中小企业仍存在研发力量薄弱、研发投入意愿不强、创新需求不新等问题。鉴于此,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持成为题中之义。

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檬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秦军在《优化创新环境,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案》中提到,由于信息不对称,即使有现成的解决方案,但企业并不知晓,这个问题在传统信息传递模式下确实很难解决,但在工业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和要素整合都有了新模式,完全可以破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恶性循环。他建议,可以通过云端研发在线模式,整合科技成果、专家团队、实验室、仪器设备等资源为己所用,开展研发活动。院所专家作为技术供给侧也可以将研发成果发布在云端研发app上,通过共享机制与企业建立合作,深入交互。通过“云”助力中小企业精准对接外部资源,打通科研成果转化难的壁垒。

在围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上,市政协委员、海创汇董事长刘长文建议,推动青岛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发挥大企业产业优势,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速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提到加速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难免会遇到一个无法避开的难题——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原创不足的痛点和疏通缺乏应用场景的“堵点”?刘长文介绍,作为全球创业者的加速器平台,在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的过程中,海创汇开放的创业加速平台、链接的大企业产业资源和开放的创业场景,可以有效帮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解决原创不足和没有应用场景的问题。以大企业产业资源赋能为核心的尤尼加速营,为企业提供投资,同时提供精准赋能的海创汇基金,以及依托全球布局实现优质项目从“引进来”到“落下去”的跨境服务,海创汇稳步推进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的“四链合一”,帮助企业实现瞪羚、独角兽、IPO的发展与进化。

数字加码夯实民生底座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发展大局,智能、绿色、优质的新型基础设施是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高速路”。在今年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数字青岛”建设的计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好“四新”经济崛起硬仗,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打造“工赋青岛 智造强市”的城市名片。

围绕“智慧停车”问题,市政协委员、青岛西米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矫增田建议运用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建设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在智慧车位安装地磁识别装置和编号牌,开发“智慧停车 APP”,提供空位查询、 自动扣费等服务,建设“先离场、后付费”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系统。依托数字变革大力推进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建设,将道路和停车场的车位资源全部整合,构建全市公共停车位智慧管理“一张图”,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公共停车资源的智慧管控。

在治理乱停车方面,矫增田建议立法出台城市管理领域的失信惩戒制度实施办法,按照“劝离—提示—处罚”三级进行分步惩戒,并将违停、违占、逃费等与信用管理平台联网,“停车难、乱停车”问题从源头上得到解决,实现停车由“乱”到“治”的转变,重塑城市形象,改善城市品质,得到群众广泛认可。

如果说,数字经济将按下智慧城市的快进键,那么以5G与千兆光网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则是新型基础设施的数字底座。围绕加快“双千兆”应用推广,促进青岛数字强市建设问题,青岛市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山东公司青岛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涛从引进培育数字化人才、加大应用推广力度、推荐“双千兆”建设等角度提出了建议。

在引进与培育数字化人才方面,王涛建议加大对于掌握新技术、新技能的产业工人培养力度,完善各企业获取产业工人的渠道与机制,为数字工厂提供人才支撑;通过举办数字化专题论坛等多种方式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引导更多企业和人才转型至数字化领域,打造“人才高地”,推动青岛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推广“双千兆”应用方面,建议在前期数字化转型标杆案例基础上推动标化方案落地,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门槛和成本,为大规模数字化转型推广奠定基础,助力打造“工赋青岛 智造强市”的城市名片。

在推进“双千兆”建设方面,建议完善与“双千兆”网络相关的数据中心、通信管线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加快5G精品网建设并给予一定政策支持,落实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条例,推动已有如电费优惠、公共区域资源开放等各项政策、补贴的落地见效。加强重点难点区域5G建设,实现重要园区、楼宇、工厂等场景的深度覆盖,不断满足不同行业的数字化需求,为后续“双千兆”网络的应用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