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市财政局:创新“三个三”模式 推动绩效评价实现提质增效

2021年,青岛市财政局积极探索“三个三”模式,构建全方位、全覆盖、高质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推动财政资金提质增效,绩效评价工作获得财政部通报表扬。

弹好“三重奏”,构建“全方位”绩效评价格局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实现“应评尽评”。组织93个市级预算部门对市级预算安排的61项专项资金和89项专项业务费421.57亿元全部开展单位自评和部门评价。聚焦中央、省、市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选取46项政策资金262.13亿元开展财政重点评价,市级评价金额居全省首位,实现重点项目财政评价“三年一周期”的目标。

拓宽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广度和深度。印发市级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实施方案,明确整体支出的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步骤等。首次实现95个市级预算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全覆盖,评价部门数量较2019年增长23倍。对17个部门开展财政重点评价,推动部门聚焦整体绩效,优化资金、资产和资源配置,建立“花钱必问效”工作机制。

积极探索政府预算综合绩效评价。突出典型性、代表性、示范性,选取李沧、城阳2个区试点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围绕财政运行“收、支、管、平、效”五个环节,研究制定《青岛市区市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和49项三级指标。引导区市不断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提升政府财政综合绩效。

念好“三字诀”,创新引领绩效评价提质增效

念好“先”字诀,首次聚焦专项领域资金开展绩效评价。对政府引导基金开展评价,金额44亿元,进一步优化“用实政府引导基金”政策。印发《青岛市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对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等3个项目22.1亿元开展政府债务评价。对人才公寓建设类项目(PPP项目)17.7亿元开展评价,评价结果与项目付费相挂钩。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等3个项目0.43亿元开展政府采购评价,推动解决垃圾分类满意度不高等社会关注问题。

念好“全”字诀,聚焦覆盖“四本预算”创新开展社保基金绩效评价。在预算绩效管理覆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三本预算”的基础上,2021年从社保基金中选取失业保险基金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开展财政重点评价试点, 金额26.34亿元,首次实现绩效管理向“四本预算”覆盖。

念好“细”字诀,聚焦评价指标创新开展标准化建设。采取实地调研、专家座谈等方式,健全611个分行业分领域的绩效评价指标库(包括 95个整体支出、427个分领域资金、89个专项业务费),为部门编制预算、实施绩效管理、开展绩效分析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对评价报告实行三级复核制度,报专班会、局长办公会通过,严把评价报告质量关。

唱好“三部曲”,推进绩效评价结果“多方应用”

推进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衔接。对财政评价结果为优的33个项目支出,根据需要和财力可能,优先给予保障;对评价结果为良和中的13个项目支出予以适当压减,共压减33.29亿元。根据评价建议,城阳区在组织编制2022年预算时,建立健全政策项目评估评审机制,按重缓急确定任务清单和项目顺序,清理规范过高承诺、过度保障的支出政策和项目,停止安排低效无效和政策目标不明确的项目。

推进绩效评价结果与政策调整相衔接。项目支出评价共完善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奖励政策、统一城乡失业保险政策等6个方面15项政策。充分运用部门整体支出评价结果,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省支持八大发展战略财政政策加快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结合对相关区市评价,市级印发《2021年青岛市与区市财政结算办法》《2022年青岛市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测算范围和标准》。

推进绩效评价结果与提升管理相衔接。财政评价共提出建议措施210余项,推动预算部门和区市提升管理水平。如:市商务局联合相关保险机构通过政策宣讲、业务培训、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强宣传,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面。市住房保障中心盘活存量住房,将闲置资产转化为人才住房。城阳区成立工作小组,全面梳理各项财政借款,制定化解方案,推进解决暂付款总规模快速增长、库管压力大的问题。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栗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