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李沧区法律援助中心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对外窗口,紧紧围绕上级决策部署,立足本职工作,层层压实责任,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歼灭战,同时,有效维护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积极践行“司法蓝”的使命与担当。
调整服务模式
做好非接触办事“倡议员”
为坚决阻断疫情传播渠道,该中心在“李沧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公众号、“李沧司法”微博账号向广大居民发布《李沧区法律援助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疫情防范工作倡议书》,呼吁群众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尽量减少人员聚集,优先采取线上申请、线下邮件的方式办理法律援助业务。办事群众可以通过“山东政务服务网”——“青岛市·李沧区”站点,搜索“法律援助实施”,按要求提交个人基本信息及申报材料,进行网上申报。同时,进一步强化“12348”法律服务专线功能,通过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方式,安排经验丰富的执业律师负责值班接听,确保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贴心、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
提升工作效率
做好快事快办“执行员”
疫情期间,设置法律援助疫情防控“绿色通道”,建立“即时受理、即时审批、即时指派”的快速办理模式。对于急需办理法律援助却又缺少必要材料的群众,实行“容缺受理”机制,在初步核查申请人经济情况后,可先提供法律援助,后补办相关手续。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施行,该中心积极响应上级部署,针对“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或者支付劳动报酬”等九类案件实行经济困难状况个人诚信承诺制,在切实方便群众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办事群众到访时间。
加强管控力度
做好疫情防控“消杀员”
该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定时消杀制度,每天两次对接待区、等候区及其他办公区域进行全面消毒,确保办公场所安全。在该中心进门处设置青岛“一码通”张贴码、立式测温计及废弃口罩回收箱,安排专人负责来访登记、体温测量及健康码行程码检查工作。为来访群众提供医用酒精、免洗消毒液等防护用品。设置法律服务“一米线”,在办事群众较多时安排群众在两侧等候区分散间隔就坐,必要时请办事群众在门外设置的休息区进行等候。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 记者 蒋世龙 通讯员 张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