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膝关节疼痛的最常见病因。一旦确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许多患者需要“膝关节置换手术”才能得到康复。由于膝关节置换手术创伤大、花费高、术后康复过程痛苦,中老年患者很难接受“换关节”手术,这也是中老年朋友最担心的事情。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骨科医院副院长、保膝科主任于腾波表示,解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不是只有“关节置换”一种选择,只要病情允许完全可以用“保膝手术”来解除病痛。2021年5月4日,全国首家“保膝科”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正式成立,并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大学特聘教授、青大附院骨科首席专家张英泽院士担任名誉科室主任,“保膝手术”已经使很多患者的膝关节疾病得到康复,也将为更多中老年朋友带来福音。
关节置换手术风险高
微创保膝术已经成为老年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据了解,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损害、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最常见的关节疾病,最终导致关节软骨退变、纤维化、断裂、缺损及整个关节面的破坏。膝关节是人体结构最复杂的关节之一,也是对运动要求最高的关节,一旦出现关节炎将严重影响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膝关节是人体结构最复杂的关节之一,也是对运动要求最高的关节,一旦出现关节炎将严重影响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于腾波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60岁以上居民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达到50%以上。过去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只能接受“关节置换手术”。传统关节置换手术除了手术费用较高,置换后有使用年限限制之外,对于高龄且伴有慢性老年疾病的人群来说,手术创伤大,术中、术后风险较高,术后康复较慢,且患者术后还容易出现感染以及血栓等并发症。但张英泽院士推出的微创保膝治疗法让这些老年人看到康复希望,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重增色彩。
据了解,张英泽院士带领团队在明确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后,提出可通过截断腓骨的微创保膝手术,使得下肢膝关节力线方向由内向外改变,减轻内侧关节压力,从而重新恢复平衡,缓解关节疼痛。保膝手术已经成为中老年人,尤其是合并症较多的老年人膝关节退变性骨性关节炎的首选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免除病人做膝关节置换大手术的痛苦,同时也为身体虚弱不能承受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治疗途径,并切实贯彻了微创保膝的宗旨。这一新术式完全保留膝关节正常的解剖和生理结构,切口小,术后膝关节疼痛缓解快,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并大幅降低了患者住院诊疗费用。目前张英泽院士及其团队在国内已完成微创保膝手术达数千例。
调整细化专业方向
完成相应手术200余例
图为张英泽院士正在进行手术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保膝科是青大附院骨科亚专科建设中最年轻的科室。保膝科应青大附院学科调整与专业细化的要求,在张英泽院士的倡导和主持下,由于腾波教授任首任科室主任的保膝科在丰富既往开展相关手术的基础上调整并细化了专业方向,专业从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截骨治疗、下肢骨关节疾病的矫形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早期保守治疗、保踝保髋治疗、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以及其他影响膝、髋、踝关节稳定性的下肢畸形矫形手术。目前保膝科自成立至今已完成相应手术200余例,手术量位居省内首位,全国前列。
目前,青大附院保膝科常规开展各类保膝手术如经典胫骨高位截骨术、改良平衡支撑钢板胫骨高位截骨术、微创可吸收垫片式胫骨高位截骨术、腓骨截骨术及骨关节炎的膝关节镜微创治疗技术及关节韧带辅助治疗等。于腾波教授保膝科团队共10人,全部医生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8人具有博士学位,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青岛市“拔尖人才”1人。目前立项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厅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科室成员目前兼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中西医结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等职务。
遵循“阶梯化治疗”原则
为患者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
保膝科是青大附院骨科在全国首创的全新骨科诊疗服务科室,采用了最新的微创诊疗治疗理念,旨在解决中老年患者骨性关节炎这一世界难题。目前保膝科相关截骨技术在省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秉承学术、临床、科研、创新技术转化相结合的先进理念,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科技创新驱动学科发展。青大附院保膝科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秉承“微创三方收益,创新引领未来”的宗旨,为膝关节疾病患者提供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推动青大附院乃至全省全国骨科医学再攀高峰。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保膝科在先进理念和技术的引领下,严格遵循骨性关节炎“阶梯化治疗”原则,针对患者病情所处的不同时期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对于早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尚未明显脱落,下肢力线基本正常,采用关节镜微创清理结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或其他生物制剂注射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阻止骨性关节炎的发展,为患者最大限度保留和修复自身软骨。对于中、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下肢已经出现了力线改变,可选择胫骨上端高位截骨或股骨远端截骨等保膝手术方案,使患者“不换关节”也能恢复膝关节正常功能,让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
相关链接:
张英泽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UniversityofColorado、陆军军医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外10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曾任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附属第三医院院长。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名誉院长、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会长、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会长;《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杂志》总编辑,《JournalofBoneJointSurgery》(JBJS)中文版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临床医生》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和《临床外科杂志》和《Orthopedics》副总编辑。张英泽院士一直致力于复杂骨折(包括关节内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固定的相关研究。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30余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70余名。原创提出了骨折顺势复位固定理论、骨折仿生固定理论、不均匀沉降理论等十余项创新理论,研发了系列微创复位固定技术、器械和内固定物;完成了我国首次骨折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创建了世界上样本量最大的骨折流行病学数据库,文章以论著形式发表在Lancet子刊LancetGlobalHealth(IF=18.705)。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7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美国发明专利5项,进行成果转化,获批10项注册证。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项。2015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6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万人计划”)。主编、主译学术专著34部,在德国Thieme出版社和Springer出版社出版英文专著3部。担任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骨科学》和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骨科学》主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本科规划教材《外科学》和长学制规划教材《外科学》副主编。
于腾波
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主任医师。青岛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院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医院副院长、运动医学科主任、保膝科主任。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骨科主任医师。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5年余。近年来,主要从事运动医学、关节外科专业,在膝关节及肩关节运动损伤关节镜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近年来,每年门诊量数千人次,带领下级医师高质量完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关节镜下膝半月板缝合修补术、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盂唇损伤修复术、关节镜下髋关节盂唇损伤修复术、髋膝关节置换术、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骨肿瘤、四肢及骨盆复杂骨折等手术约5000余例。同时完成复杂疑难手术700余例,开展本专业新技术多项,参加重大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每年10余次。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张海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