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6 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并于午后发布主要的讲话内容。本次会议回应了近期市场对政策及确定性的主要忧虑,包括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应对措施、中概股退市压力、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监管、港股市场波动下行等等。
此次会议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市场重新活跃起来。受利好消息提振,3月16日港股科技股开始迎来触底反弹,恒生科技指数上涨超过20%,为该指数推出以来盘中最大单日涨幅,港股市场的成交量已经达到 3098 亿。3月17日,港股延续前日大反弹行情,市场情绪得以回稳,恒指涨7.04%重回21,000点以上,2天连续收复3大整数关口,恒生科技指数涨7.76%,2日涨幅超千点,收复4500点大关。
中信建投证券董事总经理陈果指出,金融委专题会议回答了当前市场最为关心的几大问题,表达了对稳增长的坚定支持,明确了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思路。同时对于市场关注的中概股、平台经济、港股等问题给予了明确的定调,成为这些关键领域现阶段的“政策底”。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港股市场估值已经经历明显回调、多数指标已经达到历史区间的中等偏低水平。受互联网平台监管政策趋于稳定、俄乌谈判最新进展以及供应链冲击的阶段性缓解、美联储首次加息靴子落地等因素影响,港股市场趋势逐渐向好。
从监管政策来看:互联网科技平台的强监管政策已经持续演绎近两年,对于监管掣肘平台的“负面”影响,相信市场投资者大多已预期较为充分,恒生科技板块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上早已被price in,因此理论上港股科技板块很难再有因基本面剧变导致的大级别下跌动力。
从全球疫情来看:得益于国内高质量的疫情防控,中国是全球少有的国民GDP在2020年实现正增长、2021年高个位数增长主要经济体。随着国内新冠疫苗的不断广泛接种、新冠小分子化学药的陆续获批保障,预计国内疫情防控限制终将有序逐步放开,国内经济则有望进一步复苏增长,那么以离岸中国股票为主要构成的港股公司在经营和业绩表现上也将更加受益。
从货币政策来看:为应对美联储量化宽松结束开始回收流动性的潜在风险,中国央行和香港金管局一直审慎执行着与西方央行相抗衡的货币政策,根据交银国际研究统计,香港金管局的缩表节奏已经跨越了其峰值,恒指下行压力开始缓解。中国央行自2021年四季度以来货币政策开始放松,特别是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一年期LPR下调10个基点,至3.7%,过去两个月以来累计下调幅度达到15个基点。以上数据表明,为提振国内经济,我国正在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流动性相对美国市场正在改善,对抗衡美联储未来的流动性缩减具备较好的缓冲作用,那么香港离岸市场,尤其是在2021年超跌的恒生科技板块或可从宽松政策中获益。
从俄乌谈判层面来看:当地时间3月16日,俄乌举行第四轮谈判,双方围绕乌克兰不再谋求加入北约、停火协议、乌克兰寻求中立等要点,传出积极信号,俄乌局势出现缓和转机。
科技股有望成为港股行情催化剂
最近,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市场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多,港股的悲观投资情绪逐步放大。但从长期来看,自2005年以来,港股中资股净利润占全部港股净利润的比例逐年提升,2020年已接近90%,因此港股基本面与中国内地经济更相关。随着疫情逐步被控制及后续稳增长政策的落地,市场整体风险偏好有望提升,港股开始迎来估值修复。面对此前科技股的非理性下跌,坚定看好中国优质科技企业的国内外投资者仍在不断买入。
3月3日,海外第三大中国股票基金瑞银(卢森堡)中国精选股票基金(美元)公布最新持仓,截至1月底,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为腾讯控股、贵州茅台、网易、招商银行、中国平安、港交所、石药集团、阿里巴巴、平安银行、AIA集团。该基金在1月份加仓了第一大重仓股腾讯控股,加仓幅度为100%。
进入3月以来,港股ETF扎堆成立,国泰基金、银华基金、博时基金、易方达基金都成立了港股通基金。
多只ETF逆势吸金。3月以来,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份额增长了76.02亿份,连续五日获得超1亿元资金净流入。该ETF前五大重仓股为腾讯、小米、美团、阿里巴巴、快手。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份额增长了32.52亿份。3月15日,该ETF大跌7.74%,但投资者逆势买入9.6亿份。
多家机构认为,前期回调后中国科技互联网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投资价值已凸显。从宏观周期的角度,中国正在将重点转向稳增长。从结构上看,中国科技股指数包括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电动汽车、人工智能等重要科技领域。在基本面稳中向好的背景下,基于中长期基本面和估值的角度当前港股市场已处于深度价值区间,特别是港股科技板板已具备中长期投资机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