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政协常委两会发声扶持境外钾盐生产基地,亚钾国际已率先践行

近日,两会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常委、原成都市市长、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葛红林提议我国应大力扶持境外钾盐生产和储备基地建设,并就其涉及的金融、流通、税收等政策提出思考及具体建议。我国作为14亿人口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钾肥作为粮食生产所必需的战略性资源,国内自给率不足50%,仍需大量进口,境外钾盐生产和储备基地建设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加大对其扶持力度刻不容缓。亚钾国际(000893.SZ)作为目前境外产能规模最大的中资企业已初具钾盐生产基地雏形。

我国钾资源稀缺,钾肥进口受制于人,钾肥境外基地的打造刻不容缓

葛红林常委表示“我国是钾资源消费大国,需求量占世界20%以上,但储量仅占世界6%,严重稀缺。从目前我国钾肥进口来源上看,从俄罗斯、加拿大、白俄罗斯三国进口的钾肥占总进口量的81%,进口集中度高,钾肥价格受到国际寡头供应商的控制。特别去年以来,地缘政治风险加剧,钾肥供应紧张,导致价格持续上涨。钾肥港口提货价从去年年初2000元/吨上升到年底3900元/吨,即使在行政干预的情况下,价格仍居高位,今年2月价格甚至上升至4300元/吨,价格翻了一倍,突破近十年历史高点。”近期,俄乌冲突致俄罗斯、白俄罗斯钾肥出口受限,进一步推高全球钾肥价格上涨,目前东北市场钾肥价格已突破5000元/吨,追平了历史最高记录,“一钾难求”的状况也将我国钾资源长期稀缺的窘境推上了风口浪尖。

对于如何扶持境外钾盐生产基地,葛红林常委有针对性了提出了几项具体支持建议:(1)在金融政策上,应充分认识到境外钾盐生产和储备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加大对境外钾肥生产(中资)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包括突破其境外资产不能抵押的惯例。同时,在资本市场上,鼓励中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重组并购境外钾盐资产,并利用其融资优势,快速推进产能的提升。(2)在流通政策上,给予境外钾肥生产企业(中资)进口直销资质,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3)在税收政策上,葛红林建议对已经在境外开展钾肥规模化生产的中资企业,加大钾肥返销国内的税收支持力度,降低返销成本,提高境外钾肥生产企业回国销售的积极性。

亚钾国际——中资企业境外找钾反哺国内的先行者

我国早在“十五”期间就提出了钾肥产业“三三三制”的设想,即国产1/3、进口1/3、境外钾肥基地1/3。目前,我国在境外的“寻钾”项目共有34个,分布于12个国家,仅有老挝地区的亚钾国际(000893.SZ)和东方铁塔(002545.SZ)2个项目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其中,东方铁塔旗下老挝开元公司年产50万吨钾肥,亚钾国际旗下老挝钾肥公司于2021年三季度末百万吨钾肥项目投产,这2个老挝项目合计产能才达到150万吨。根据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相关数据统计,2021年老挝钾返销国内量占进口量比为5.5%,这与往年约1%-2%的占比已有明显提升。但因老挝钾的产能规模仍较小,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钾肥进口的需求。

亚钾国际作为中资钾肥企业“走出去”的排头兵,将“打造我国在境外钾盐生产基地,成为世界级钾肥供应商”作为公司发展战略使命。今年年初,与中农集团签署了《2022年春耕保供战略协议》,在一年一度农业春耕生产与农资价格仍处高位运行的关键时期,将钾肥返销国内,为钾肥保供稳价攻坚战做出贡献。亚钾国际方面表示,今年根据国内需要,可反哺国内50万吨,待公司300万吨/年海外生产基地建成后,2/3产量可根据国内需要反哺国内,为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保驾护航。同时,公司正在重组收购与其紧邻的老挝农波179平方公里的采矿权,其钾资源储量6.77亿吨,是公司现有储量4.5倍,收购后公司将成为“亚洲单体最大钾肥资源量企业”,也为公司未来进一步产能扩张提供坚实的矿产储备。

像亚钾国际、东方铁塔这样已在境外形成规模化生产、且有能力进一步扩产的企业,应该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亚钾国际已明确近两年扩建到年产钾肥300万吨的战略规划,东方铁塔也提出新增扩建150万吨/年产能的规划(目前已启动一期50万吨/年产能建设),若能通过政策支持使其新增产能快速落地,对国内形成反哺增加国内钾肥供给,有助于平抑国内钾肥价格使农民受益,也能为每年钾肥大合同谈判增加筹码,有助于增强与国际寡头供应商在钾肥价格博弈中的话语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农业安全和农产品保供的问题提升到重要高度,而钾肥对于粮食作物的增产增收提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钾盐矿作为我国严重短缺的重要矿产资源之一,除了优化国内有限资源的开采利用价值以外,加大力度支持推进境外已有钾盐资源的开发进度亦显得越来越重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