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市内外贸融合产业共同体调研胶州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2月25日,青岛市贸易发展服务中心、青岛市内外贸融合产业共同体赴胶州调研青岛市运动帽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了解运动帽产业内外贸融合情况,探讨在共同体下推动运动帽、饰品、假发、睫毛等项上产业融通发展之路。

胶州市是全国制帽之乡,目前汇聚了400多家制帽和配套企业,形成了全链条特色产业集群,年产各类帽子1亿打以上,成为我国主要的帽子产品生产集散地和出口。基地约占全国运动帽总产量的40%,其中90%以上的产品销往欧美、非洲、南美、亚洲、澳洲等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享有极高知名度。2020年,成功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运动帽)。

调研组一行先后到上合跨境电商产业园、上合工业互联网科技共享工厂、青岛泽丰制帽、青岛前丰国际帽艺等产业园和企业,了解企业当前外贸订单,内外贸融合、品牌创建、供应链发展等情况,同时探讨在共同体下相互赋能,创建品牌活动等方面的合作可行性。

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转移、产业链深刻变革,以及疫情的多重压力影响下,胶州运动帽产业企业求新求变,主动拥抱互联网,积极探索创新“运动帽传统产业+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融合发展模式,全力打造了上合工业互联智能共享工场,建成一座自动化程度极高的制帽业智能共享工场,目前拥有130余台制造帽檐、帽带和魔术扣的智能设备。青岛前丰制帽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自主研发全自动制帽智能机器车间,在生产制造智能化基础上,实现了产业工人的转型升级,较好应对了劳动成本上升以及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压力。

依托产业优势,胶州重点打造了上合跨境电商产业园,加强与青岛青年时尚产业发展促进会、青岛纺织服装行业协会、青岛时装联盟等设计协会达成战略合作,推动制帽、假发和流行饰品行业向附加设计、品牌创建转型升级,促进品牌孵化,正在形成胶州运动帽、假发、饰品、睫毛等项上产业的内外贸融合发展之路。

青岛市贸易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青岛市内外贸融合产业共同体秘书长秘书长邹晓飞表示,胶州在运动帽、饰品、假发等产业上形成了突出的优势,并在内外贸融合发展上进行了有益实践,形成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做法与经验,共同体将对这些实践进行总结和推广。同时,共同体将和这些产业积极沟通,密切合作,探讨在时尚发布、品牌活动打造等方面相互赋能,推动青岛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由政府部门指导,多方资源汇聚的青岛市内外贸融合产业共同体2022年将加强调研力度,总结青岛市内外贸融合发展的经验,发展壮大共同体,推动共同体成员间的交流合作,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品牌活动,为青岛市内外贸融合发展注入正能量。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窦衍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