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首页评论 | 你可以永远相信浙江的大招

“大学生想创业,可申请最高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享受全额贴息;创业失败的,贷款10万元以下的由政府全额代偿,贷款10万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

近日,浙江省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吸引眼球,引发纷纷议论,尤其是全额代偿引起误读,很多人开玩笑要去钻空子、薅羊毛。

随后,浙江出台《我省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解读》回应争议,代偿不是无条件代偿,更不等于免偿。代偿后原则上要予以追偿,但对实在没有能力予以偿还的,按规定程序经审批后从创业担保基金中核销。也就是说,钱仍然要还,只不过债主由银行变为政府,如果政府的钱也无力偿还,欠债核销,真正“免偿”,但会在征信里留下记录,这是代价。

这样来看,政策还香吗?这一政策并非首次推出,早在201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浙政发[2015]21号)中就有相关内容,目前在具体操作上已经相对成熟。相关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容错机制,对真正需要这笔钱的大学生来说,可以起到兜底的作用。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创新创业已经融入浙商的血液,义利并举、经世致用的价值观念,已经成为浙江的企业家精神。浙江出台的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有利于做大优势,发扬精神。

浙江人会做生意,会算账,但是不算小账,算大账。从西湖免费就可以看出,虽然损失了门票收入,增加了管理成本,但是换来了杭州整体旅游收入的提高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小西湖带动大杭州,可见浙江的眼光和格局。

思想超前,不富都难。

舍得舍得,舍就是得。

某市市委书记曾说,有些单位负责人来跟我表功,说各项奖励资金省了多少钱,我说我奖励资金是为了开拓市场的,让你这一省把市场固化了。

市委书记指出的问题是一个缩影,反映出一个观念问题。一些地方要掏钱,又不心甘情愿往外掏,不舍得花钱。相对应的,各项奖励资金设置高门槛,办理程序复杂、手续繁琐,落实周期长,甚至政策反复、中途反悔,最后政策只落在纸上,成为空头支票。

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出台过相应的政策,但从结果来看,有地方是真干,有地方是跟风。政策与地方发展水平不匹配,落实不到位,成为人才引进的大坑。

为创业兜底,包括放宽落户,引进人才的各项补贴,细微到人才免费乘公交、逛景区等等,都是人才政策不断走向精细,希望在近几年来愈演愈烈的“抢人大战”占得先机。

今年,大学毕业生历史性地突破1000万,伴随而来的就是就业压力问题。就业难不在于人数多,而在于是否有产业。在各项政策和补贴背后,更重要的是产业支撑,人随产业走,有产业,就有就业,就要不断呼唤人才。因此,构筑产业聚集能力,产生核心竞争能力,就能将就业压力转变为争夺宝贵人才资源的机遇。

“七普”数据证明,浙江是过去十年的大赢家,新增人口超千万,其中杭州就暴涨300多万人,浙江的发展也得益于高端人才的大量涌入。

浙江当前打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全民创业、共同富裕的浙江经验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在浙江省起草的《浙江省“扩中”“提低”行动方案》中,高校毕业生是重点关注的群体之一。毫无疑问,浙江的大学生创业政策有利于响“创业就业在浙江”品牌,加快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抢人要下本钱,但单纯靠砸钱是无法吸引人才的。为大学生创业“兜底”的地方不止浙江,单纯从政策很难评判各地人才政策的好坏。要围绕着人才的需求“做生意”,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在这件事情上,借用现在很火又很俗的一个句式来说,你可以永远相信浙江。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初志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