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叩开新农居时代之门 青规院助力乡村振兴

起床、做饭、喂狗、养鸡、嘎肉……这是抖音平台“张同学”的视频里的一段内容。满屏质朴、土味的农村日常却能吸引1800万粉丝并且播放量过亿。不难看出面对现代城市压力的人们,对农村生活的猎奇与向往,更或者抱有隔着屏幕沉浸式感受一段不同的人生体验。

记者发现,乡村的发展正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这其中,新农居的建设正在成为村民起居生活,乃至致富发展的新方向。也是眼下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时代镜头。

新农居“热” 

住宅承载新时代的乡愁

“新农居”,顾名思义,即为新型农村居住住宅。新农居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新设计的形势是为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形势和改善农村人民基本的生活需求所诞生的,它既可以完美代替旧农居的生产生活内容,又能满足现代的生活方式。也为房地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探索之门。

在近日举办的新农居建筑设计方案竞赛活动中,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与景观设计研究所设计团队提交的“古韵新居”、“九水山居”两个设计方案,以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卧龙村为项目基地,探索新农居可能的建筑设计路径,分别获青岛市新农居建筑设计方案竞赛一等奖和二等奖。

“农居承载着百姓记忆中的乡愁,是村民们的心灵家园,我们在新的建筑方案中诠释这种承载着老百姓乡村记忆的符号。由于村镇居民比较习惯以前的院落式居住方式,我们据此提出了‘从院到园,从园到家’的设计理念。”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宿天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古韵新居有崂山记忆元素的体现,比如崂山石阶,展现了年代感和时代记忆,而九水山居依山就势,因地制宜,改变了以往完全是南北朝向的行列布局,形成建筑南北、东西的错落围合,与山地环境较好的融合。同时,在建筑风格方面,我们深入研究推敲,运用了中式元素的转译,突破了传统风貌的沿袭。”

由此可见,新农居“热”起来,是因为新农居一方面承载着人们对乡村生活的记忆和民俗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其发展亦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新农村发展。

新农居走红

农家乐经济“换脸”更“换钱”

“由于九水新居项目选址位于山地,又是城市近郊区村,因此,村子就不单局限于其耕作和居住功能,通过补充村民中心完善了公服和一部分旅游服务功能,更加契合了村民现代生活的需求。在建材上我们使用了崂山石头作为建筑的台阶,一方面回应了当地的特色,另一方面也利用了石头较强的防潮性能。同时,我们在九水新居这一作品中借鉴了崂山石头屋的建筑风格,比如灰色屋面的设计,这与传统印象里红瓦绿树的青岛风貌似乎有一些出入,但却更符合历史的本真性。”建筑与景观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孙琦介绍。

现在,随着新农居建设的开展,驱车可达的近郊游、乡村旅游经济也再度进入人们周末假日旅行的计划。尤其,疫情以来,近郊旅游火爆的当下,农居“换脸”也能“换钱”让新农居不仅宜居更能提供生产性服务。

记者了解到,新农居经过设计、研究、打磨,改变了以往农家乐的环境和配套设施,新建筑、新材料、新工艺,更具绿色低碳设计理念的房屋既保留了传统农居的庭院式风格,又与时俱进地运用技术实现了节水、节电、抗震等功能,更好地赋能农家乐经济良性发展。

而新农居经过改造,为村民致富带来了新的思路,诸如此类的案例有很多,在烟台市海阳市郭城镇南部的战场泊村,该村通过新农居设计改造,依托红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完备的规模和体系。“目前已投入1000多万元发展生态农业种植园1500余亩,投资2200多万元建设红色主题民宿28套及配套设施,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增加村集体收入150万元,带动60余名村民就业。”海阳市郭城镇副镇长易哲介绍。

不难看出,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居者有其屋”已转向“居者优其屋”,农房设计不仅关系到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下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多创造财富的机会。

青规院助力

新农居迈上“新台阶”

新农居设计成为各地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方向,青岛在这一战略发展进程中取得的各项成果,少不了专业团队和优秀企业的扶持和帮助。众人拾柴火焰高,是他们将新农居共同推上新的发展阶段。

其中,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近年来为新农居设计打造了优秀团队。据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委员、理事长助理吴晓雷介绍:“在建筑设计创作中,青规院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思维创新、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积极参加各类专业设计竞赛,探索新时代下乡村建筑设计理念,提升建筑创作水平。特别是建筑与景观设计研究所近年来佳作频出。资料显示:早在2000年,在建设部举办的“迈向21世纪的中国住宅设计方案竞赛(村镇部分)”中,由宿天彬主持完成的设计方案获得三等奖,和国内其他获奖作品一起,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结集出版,在全国推广;2016年在山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举办的山东省“建科杯”新农居建筑设计方案竞赛中,建筑与景观设计研究所设计团队完成的两个作品《阳光互动,立体庭院》和《绿意盎然,乡居情愫》分获二、三等奖。方案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在生态设计方面进行科技创新,其中《阳光互动,立体庭院》还被收录到由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刊发的《山东省新农居建筑设计方案集》并在全省推广使用。

“新农居可作为集体土地出让的一个载体和表现形式,是当前利农、惠农政策的基本形态之一,农家乐将农民从单一的耕作环境中解放出来,实现了致富的多元化发展,此外,新农居经过专业团队设计、建设,从外观上打破了以往破败的形象,其内部环境也更加安全、环保,有利于业态的产业链和专业化发展。”易居企业(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克而瑞咨询业务事业部、城市发展部副总经理缪萌分析表示。

采访手记:

在采访前,我想象中的新农居设计工程师是披荆斩棘,在山野林间穿梭,无所不能的勇士,他们能在第一时间登上山涧的村落,赋予新农居眺望远方的“想象”;也能穿越森林,与封闭许久的房子“对话”。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宿天彬

“由于父母在基层医院工作的缘故,我在上高中之前一直在青岛郊区村镇生活,对农村、农民的生活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深入的了解,” 宿天彬介绍,“之前我们去调研时,发现了一个审美差异的情况,一个村民把建筑师设计的夯土墙面房子全部贴上了白瓷砖,询问后得知,其实在他们这里,房子有瓷砖外墙面是一个家庭富贵的表现,而且这一点甚至还能影响到儿子能否娶到媳妇呢。”宿天彬说到这,顿了一下,“所以啊,不管我们建筑师自认为是多么美的设计,还是要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村民的意愿,这样才能使设计出的房屋切实地为老百姓所满意。”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与景观设计研究所“80后”建筑设计师 刘琼

“我不太会讲故事,这事还挺难的”刘琼与记者交流时显得有些紧张,当记者询问起来工作中有趣的事时,他有些为难,但说起来技术问题和专业知识,他眼神中立马透露着自信与喜悦。“青山渔村地形高差变化很大,我们开始是通过三维技术建过村子的场地模型的,此外,在设计之前,我们也会根据村民的情况做一些调整,比如有些村子以花生为主要耕作物,我们就会在设计时增加一个作物晾晒台。”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与景观设计研究所“90后”建筑设计师 王慧

“感觉去一些村子的时候,像是在探险。”王慧是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也是个90后的姑娘,采访时她生动地称自己的调研经历为“探险”,她说自己也曾怕黑,但因为工作需要,经常要到一些人迹罕至的村落,或者走一些没有人烟的片区。去的多了就想法子给自己壮胆,比如拍个视频发个朋友圈,渐渐地发现这些村子的景色很美,自然就不觉得害怕了。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 记者 于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