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地铁1号线全线“开跑” 城市活力“跨海”而来

12月30日中午,青岛城阳区的谢先生来到了东郭庄地铁站,坐上了驶向60公里外王家港站的青岛地铁1号线。踏上列车的谢先生眼中满是喜悦,拿着手机不停地拍照,记录自己的第一次1号线乘车之旅。“等了好久终于开通了,以后去黄岛方便多啦。”

地铁1号线南段开通,市民出行更方便了(盛军 摄)

作为一条横跨五区市、连接胶州湾东西两岸的跨海地铁,承载着市民诸多期待的青岛地铁1号线全线开通,在打造城市品质提升新支点的同时,也为青岛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青黄相接”拓展城市空间

今年60多岁的谢先生表示,“早些年去黄岛要坐轮渡,兜兜转转好长时间,近些年虽然开通了隧道车,但也经常堵车,去一趟并不方便。现在1号线南段也开通了,通过胶州湾只需要6分钟,又方便又快捷。”

青岛地铁1号线南段长约38公里,设26座车站,自王家港站起至青岛北站接入已开通的1号线北段,形成全长60公里、贯通五城区、跨海连接东西两岸的城市交通主干线。1号线南段也成为继胶州湾大桥、胶州湾海底隧道之后,连接西海岸新区和主城区,实现“青黄相接”的又一条交通大动脉。

在承载着青黄两地人的期盼的同时,1号线依托在市北设立的7个站点,将为市北老城区的交通打上一剂润滑油,极大疏通交通拥堵、提升出行品质,不仅大大缩短了时空的距离,拉长了市民的生活半径。

事实上,“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的城市新动脉,不仅缓解交通拥堵、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更实现了城市空间拓展和发展动能跃迁。

1号线串联了长江路沿线商圈、青岛火车站及中山路商务圈、市北台东商务圈、四方利群商圈及西部居住区、李沧交通商务圈及李沧西部板桥居住区、城阳正阳路商圈及城阳城区。

与此同时,连接了青岛站、青岛北站和汽车北站等重要交通枢纽,为沿线各重点功能区综合交通枢纽及居住区之间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通衔接,促进了人口的快速流动,可带动周围餐饮、旅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1号线全线通车后,可与2、3、8、13号线等多条线路直接换乘,使得青岛地铁各线路真正实现成网运行。截至目前,青岛地铁6条线路的运营车站数量达到128座,形成跨海连接东西、贯通南北、总长284公里的轨道交通干线网。运营里程和线网的通达,也将进一步赋能青岛构建大格局城市和全域发展,为城市品质提升和能级跃升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跨海”建设骨干动脉

青岛1号线作为青岛轨道交通网络的骨干线路,承载着贯通东西两岸、提升城市发展势能的重要意义。而在飞驰的列车背后,也承载着青岛坚定的轨道交通探索和提升发展势能的决心。

1号线是青岛地铁历史上地下线路最长、地质环境最杂、施工工法最多、工程风险最高的线路;北段被称为“地质百科全书”,沿线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岩土种类众多、跨越众多断裂带;过海段全长8.1公里,是全国最深的地铁海底隧道,要穿越18条破碎带地质情况极其复杂;全线仅I级风险源就达到了17处,II级风险源359处,III级1021个……

1号线海底隧道全长约8.1公里,海底施工,不确定性大,尤其是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断层和变化复杂的地质。1号线海底隧道穿越18条破碎带,其中海域段穿越4组14条断层破碎带(岩石破碎、地下水量丰富的复杂地段),地质情况复杂。

海底隧道的施工无疑承担着巨大的风险,最深处距离海平面约88米,隧道上方每平方厘米至少承受8.8公斤水压,相当于隧道每延米承受300辆小汽车的压力,任何一点差池都将是灭顶之灾。

为控制风险,海底隧道区间建设期间开发了海底隧道工程风险评估系统,对建设全过程工程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基于风险评估结果,提出了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不良地层加固、注浆加固效果检测综合成套技术,保障了隧道海底穿越14条断层破碎带及风化槽的施工安全,全隧施工无坍塌、涌水事故。

在1号线全线开通的第一天,参建单位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员工坐上了期盼已久的列车。一名员工表示:“1号线是青岛地铁的骨干线路,能够坐在自己参建的列车上,见证他的开通,我感到非常自豪,也希望这条地铁能为青岛市民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多能量。”

修建地铁的工作人员体验地铁的便捷(盛军 摄)

正是这样过海开路的勇气和决心,让1号线实现了“青黄”深度相接,让青岛的轨道交通线网进一步织牢织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脉。

青岛市地铁一号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桂银表示,1号线全线开通拉近了青岛市区和西海岸之间的距离,实现了真正的“青黄相接”,有助于在青岛形成半小时经济圈。作为青岛地铁的骨干动脉,1号线全线开跑意味着青岛地铁真正的成线成网运营,未来客运量也会成倍增加,预计开通后日均客运量可以达到200万人次。

“轨道上的青岛”建设提速

对于青岛来说,1号线全线开通是一块新的里程碑,亦是青岛加速轨道建设的新起点。

市民乘坐刚开通的地铁1号线南段 (盛军 摄)

12月30日,1号线全线开通的同时,青岛地铁三期规划首批线路开工暨部分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也举行了开工启用仪式。

今年9月,青岛市三期建设规划正式获批,7个项目共139公里,总投资约1000亿元。乘着“项目落地年”的发展大势,青岛轨道交通三期规划项目如火如荼地展开。截至目前,2号线二期、5号线、7号线二期3条线路已经开工,15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8号线支线、6号线二期等4条线路也将分两批于明年上半年陆续开建。目前,青岛共计7条线路在建,建设里程136公里,目前共有17000多人参与建设。

结合三期建设,青岛市将积极推动打造“地铁+”立体化大交通体系,以“地铁+铁路”“地铁+小汽车”“地铁+公交”“地铁+慢行”,建立科学、合理、体系、综合高效顶层的大公交体系,把整个公交建成一个体系。三期线路全部建成后,地铁运营线网总里程将达到503公里,通过“地铁+”大立体公交的布局,预计日均客运量将达500万人次,真正实现地铁为城市赋能,有力支撑“一主三副两城”都市区空间结构。

在缓解交通拥堵和方便市民出行的基础上,地铁三期也在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格局。立足“打造10分钟宜居宜业活力圈”理念,青岛地铁将做好项目空间、业态、产业、环境、交通等策划研究,将每一个TOD项目都打造成“生产、生活、生态”高度融合的微型城市体系,建成“地铁新城”,吸引更多人在地铁两侧工作和生活,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使城市发展更高效、运行更低碳,使百姓出行更便捷、生活更舒心。

在1号线全线开通的“冲锋号”下,“轨道上的青岛”建设全面起势。线网建设的跃迁,将进一步促进青岛各区市联通、产业交互、经济升级的脚步,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窦衍凤 摄影 盛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