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创新开展农民培训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已培训农民16万多人

12月17日下午3时,一场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正在进行。相比于往常的新闻事件与数据发布,此次由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市农业农村局科技致富专场发布会分为科技致富农业新产品实物巡展和“青岛创新开展农民培训  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情况介绍两个部分。

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市农业农村局科技致富专场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厅外,来自田间地头的各种青岛农品,吸引了媒体朋友们驻足拍摄、采访和品尝。“这种形式的新闻发布会非常新颖、韵味独特、很接地气。”与会的媒体记者除了现场采访外,还以科技致富农业新产品实物巡展为背景做起了情景直播,一边品尝草莓等农品,一边对着屏幕竖起了大拇指,连连夸赞。

新闻发布厅内,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副局级领导干部徐振峰表示,青岛市创新开展农民培训,把其办成服务农民群众的贴心事、暖心事、满意事,办成政府的放心事。青岛市政府连续8年将农民教育培训列入市办实事,今年投入各级财政资金1800多万元,培训农民2.4万多人,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培训农民16万多人,打造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队伍,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新农人思维卖农品 实物巡展受追捧

新闻发布厅外,琳琅满目的青岛农品俨然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农产品展销会,这也是此次发布会的重要环节——科技致富农业新产品实物巡展。

科技致富农业新产品实物巡展现场

“这个西红柿,你尝尝是不是口感特别好。”在青岛九龙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摊位上,经李春花推介,参会的媒体记者们纷纷围了上来,或品尝、或拍照,有的媒体还邀请李春华直接进了直播间进行推荐。尝过西红柿后,许多媒体记者忍不住买两斤带回去给家人解馋。

李春华这种随时随地推介自家农产品的从容和自信,正是如今新农人的思维。用李春华的话说,这还要得益于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连续近十年组织的农民培训活动,让她逐步成长为不仅懂得新知识、新技术,更懂得如何销售和经营的新农人。

李春花带动农民致富

“这是我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学会的技术,运用熊峰授粉技术种植西红柿,一茬西红柿一般是2个多月的授粉期,既能保持西红柿原生态的口味,又让他们颗颗带种,粒粒饱满。”顺应形势发展,如今李春华做起了直播销售,在直播间里推介运用到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她一点也不含糊,同时还带动周边群众一起致富,为此还得了一个“春花庄主”的雅号。

来自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村镇的新农人刘志美也特别高兴,山东金华美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琅琊鸡特别受欢迎。“本来我们只是想展示一下产品,没想到带来的产品都卖的差不多了。”刘志美说。

“天冷了,周末炖个鸡汤窝在家里写稿子,想想都很惬意。”本着这样的想法,不少记者争相抢购刘志美手中为活动专门打折的琅琊鸡。

教与学双向需求旺 农民培训正蓬勃发展

新闻发布厅内,落座于主席台的人员,除了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还有在农民培训一线岗位的农民田间学校校长、教师代表,以及新农人。

“相对于职能部门工作内容公布,我们更希望听到深耕在田间的新农人、培训一线的农民教师,谈谈他们参与培训后的收获和面临的难点。”看到主席台上落座的发布人,记者不禁感叹此次发布会主办方的用心。“培训效果好不好,参加培训的农民最有发言权。看到今天来了一位女学员,请您谈谈学习后的收获好吗?”在记者提问环节,参会的记者也如愿向李春华提出了以上问题。

“实实在在的增产增收,是我这些年来一直坚持参加农民培训的原动力,这些年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农民培训更加热情。”李春华表示,以种植西红柿为例,通过农民培训,她学会了运用熊峰授粉技术种植西红柿,1亩地由原来人工授粉成本的2000多元减少到400多元,亩产量高达1.2万斤。

一方面是新农人对新技术培训的需求尤为旺盛,成效颇为显著。另一方面是在时代大背景下,农民培训学校市场广阔,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作为专门的农民培训机构,在日常培训实践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农业数据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在当前数字技术与生物技术为农业实现现代化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下,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运营新思维、新模式更迭加快,农民对此需求与渴望日益旺盛,这些都为农民培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青岛瑞草园农民田间学校校长吴连英表示。

田间学校授课

“通过参加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的农民培训,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也深深认识到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我非常想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农民,所以于2016年创办了这个学校。”谈到专门服务于农民培训的青岛瑞草园农民田间学校的由来,吴连英娓娓道来。

据统计,青岛瑞草园农民田间学校成立5年多以来,共开办60多期培训班,让3000多名农民受益;组织研学活动300多次,参与活动3万人,成为农民成才的摇篮。

王伦世田间指导

农民培训教师王伦世是通过农民培训从地地道道的农民一步一步成长为农民培训教师的典范。近年来,先后参加全国、省、市农民培训班200多次。在授课中,他善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在课堂上把新知识、新技术讲透,还随时随地把田间作为课堂,现场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受到农民朋友的认可。截至目前,已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7800多人次,推广种植业新技术320余项、新品种158种。

创新开展农民培训 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在发布环节,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副局级领导干部徐振峰从培训体系、培训模式和培训平台三大板块进行介绍。

在筑牢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方面,通过打造过硬的培训机构、锻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强化高效的跟踪服务机制,主动适应农业科技进步所需,不断创优培训环境,推动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

打造过硬的培训机构。发挥青岛市农民教育培训系统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驻青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优质资源,吸纳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等多方参与,较好解决了培训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等问题。目前,建成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3个,市级培训示范基地26处,农民田间学校160处,青岛东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获评全国优秀农民田间学校。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优秀培训资源,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如即墨区引入竞争机制,按照产业振兴、粮食种植、蔬菜种植、果茶花卉等专业,竞标确定了5大培训机构实施培训,培训的专业性更强、内容更精准。

田间学校课堂教学

锻造一流的师资队伍。组建“处长宣讲团”,组织局机关18名处长,搭建乡村振兴政策理论宣讲平台,所有培训班都由主管业务处主要负责人讲授第一课,全年共授课48个班次。建设“专家讲师团”,从全国各地选聘理论基础扎实、授课水平高的500余名农业专家教授和指导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1000余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讲师团”,讲授新知识,传授新技术。胶州市农广校教师高兴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手机在农业植保、农田灌溉、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应用推广培训,平均每年组织培训班几十场次,培训学员2000余人,通过提升农民的“手机+智慧农业”应用水平,促使农业发展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建设“传帮带师傅团”,把全市1万余名乡村种植、养殖、农机、农艺、营销等方面的“土专家”“田秀才”组织起来,传授绝艺、推广绝技。平度市“田秀才”王伦世被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评为2021年全国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

强化高效的跟踪服务机制。组织专家结合生产实际,采取电话访谈、入户指导、田间地头走访等方式,对参训学员进行后续跟踪服务,随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学员发展产业提供坚强的后盾。针对规模较大、专业性强的种养殖户带头人,安排专家“一对一”指导;针对同一区域学员的不同需求,组织多个专家开展“多对一”指导;针对不同区域学员的共性需求,组织专家进行“一对多”指导。今年跟踪指导农业生产1000余人次,满意率达到100%。

坚持“三贴近”原则  推进培训模式多元化

在优化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方面,遵循农业生产规律,坚持“三贴近”原则,推进培训方式灵活多元。

按需培训,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组织培训机构工作人员深入区市、乡镇街道、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农户走访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微信小程序,电话咨询和填写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对培训时间、培训模式、培训内容等需求进行调查摸底,充分了解农民培训需求和意见。贴近农业发展实际、贴近农村时令需求、贴近农民实际需要,针对农民渴望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急”“需”“难”等问题,今年共组织开展农民技能培训226期、培训农民2万余人。平度市学员侯元江获得农业农村部2021年度农民教育培训“百优保供先锋”资助项目。

直播间讲课

分类培训 , 培训效果“精准有效”。举办“带头人班”,针对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农业园区负责人等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现代农业人才,开展经营管理型、社会服务型培训,提升现代农业管理服务能力,培育领办农民合作社的骨干力量和行业“带头人”3400余人。举办“主体班”,主要采取理论讲授、典型介绍、案例教学、模拟训练、观摩研讨、实践指导等多种培训方式,提升农民生产技能。其中,莱西市青岛丰诺农化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今年举办无人机飞防、化肥农药使用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培训班100余期,培训农户5000余人。针对返乡创业创新群体不断壮大、女性从事农业生产比例不断提高、乡村治理理念不断更新等现状,组织开展返乡创业班、妇女班、支部书记班等专业特色班8期,培训400余人。

线上培训,把培训课堂接入“云端”。丰富线上学习资源,加强培训课件建设,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农业农村部云上智农在线教育平台、央视频手机直播平台等在线发布,实现了农民线上学习、互动、咨询。利用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建设的“农民培训云直播”平台,开展设施番茄、食用菌、草莓种植和绿色农业、安全生产等直播活动。利用各级平台及时发布各类政策法规信息,并将种植栽培、田间管理等农业新技术直接推送到农民手机上,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政策信息、农业技术、经营管理、防灾减灾等知识,全面提升了培训时效。

政府搭台农民唱戏 蹚出增收致富新路径

创新开展农民培训,通过政府搭台农民唱戏,为农民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让参训农民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搭建农业推广服务平台,推动新技术落地开花。今年全市共发布涵盖粮食、蔬菜、畜牧等新技术30项,其中,青岛市畜牧工作站创新研发的“畜禽养殖源头减排和异味除臭等关键技术”在全省推广。作为新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参训农民在专家和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不断提高科学种养技能水平,将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粮油等生产中,并示范带动周边农民学技术、用技术,推动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胶州市学员张居波采用工厂化技术种植胶州大白菜,每亩用种由传统露地直播的4.5万粒降到3000粒,并开展“耕、种、管”等标准化机械生产,每亩节本增效300元。

马铃薯基地

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推动服务惠及千万农户。打造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示范体系、试点体系,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600余家、农民合作社1.8万家、家庭农场2.2万家。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通过参加培训,吸引入社农户42.5万户、带动非成员农户20多万户开展土地规模化经营,规模化经营率达到73%,有效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节约农业成本2亿多元。例如:胶州市学员朱梅楠作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范,创新发展“滴滴打药”新的植保服务模式,今年已组织200余名植保无人机操作手,为7000多户农民开展农作物飞防300余万亩。

搭建农业产业发展平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大力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精品园区建设,在全市布局建设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数字农业示范园、15个产业强镇和30个田园综合体,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现代要素向园区集中,为参训学员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平台。学员们将所学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经营管理新招,成为创业能人、致富能手。莱西市学员耿琪超,把学到的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创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果蔬种植产业化模式,推广科学种植方法,建成胶东半岛地区最大的胡萝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3万多亩、年产15万吨,今年出口2亿多元,每亩增加收入1000多元。据统计,全市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43 元,同比增长11.6%。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聂艳林  通讯员 任洪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