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青岛市市南区审计局针对全覆盖工作推进中的“难点”和“堵点”,创新实施“四化”工作法,切实发挥审计监督实效。
一是链条化布局,绘制审计“作战图”。将“事后监督治已病”的意识转换为“事前服务防未病”的行动,坚持审前预警、审中监督、审后服务,从审计项目计划、工作方案编制、现场管理、出具报告到审计整改等业务流程各节点,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绘制“作战图”,打造可追溯、可倒查、可问责的“审计链”。同时,找准审计监督与高质量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在重大项目、重大资金审计中,前移审计关口,主动服务。例如,全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竣工后,召开审前培训会,实施送政上门,听取资金管理、项目推进、结算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现场解答,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二是一体化推进,实现审计“一盘棋”。改变以前一个项目对应一个通知、一个审计组的传统做法,打破科室界限,打通信息壁垒,实行审人、审政策、审项目、审资金“四合一”的模式一体化推进,不同科室不同专业人员组成审计“大兵团”,“一张通知、一次进点、一同实施、一果多用”统一推进,在现有人力资源条件下,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今年以来,在计划项目之外,各种临时和突发项目已达13个,按照一事一组一通知的传统做法,势必在人员配备上捉襟见肘,在时间安排上冗余重叠,青岛市市南区审计局通过预算执行+经济责任+政策等融合开展,将两个或三个或更多项目整合到一张审计通知书,只派出一个审计组、进一次点、分别出具不同报告,实现项目联动、时间协同、成果共享,全局全年项目“一盘棋”推进。
三是信息化赋能,用好数据“杀手锏”。成立大数据审计攻关小组,调动核心力量全力攻坚,建立审计一线与后台数据分析一体化模式,将一二级预算单位财务数据和部分业务数据集成到联网审计系统,创建“四横四纵”8个分级分析模型,打通资金在区级部门间流转横向贯通、在上下级财政间流转纵向贯通的通道,对涉及科技、金融的上级专款从指标、计划、支付到惠及企业,打通“最后一公里”。通过数字赋能,向信息化要效率,向大数据要资源,跨领域、跨层级、跨行业的海量数据多维分析和关联比对,为审计装上“千里眼”、“顺风耳”,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审计的穿透力和覆盖面。
四是协同化作战,构筑监督“防火墙”。将“单兵作战”模式向“协同作战”转变,构建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等多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修订了《青岛市市南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和《青岛市市南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规则》,6个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和分工形成监督合力。例如在“巡审联动”中,通过点对点交流、关键数据共享、重要疑点互查等方式,推进成果共享近20项,进一步拓展了全覆盖纬度,消除监督盲区,实现“1+1>2”的工作成效。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菁 通讯员 刘芬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