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青岛市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和新区促进高质量发展企业家座谈会精神,加快滨海校城融合发展进程,日前,青岛西海岸新区滨海街道举办“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校城深度融合”座谈会,认真倾听高校声音,记录企业家“金点子”,凝心聚力打造企业和高校干事创业的热土。
参加此次座谈会的有华润置地、聚大洋藻业、康大食品、华夏天信、伟海金属、中科航兴等20余家企业负责人和代表,以及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1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代表。滨海街道党工委书记曲艳阳主持会议并讲话,青岛西海岸新区发改局、商务局、工信局、民发局部分领导出席会议,滨海街道部分党政成员、站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开始前,部分高校和企业代表分别就各单位科技创新成果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现场详细讲解。在交流和观摩中,各代表对滨海辖区优质的教育、科研、人才、产业等资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纷纷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座谈会加深交流合作。
中国石油大学古镇口校区展示了涉海科研成果——海洋深水钻探井控关键技术与装备。南海油气勘探开发面临高温、高压、高含酸、钻井液安全窗口窄等极端条件,深水钻井气侵发现滞后、井筒压力控制难度大属世界性难题。学校通过承担973项目“海洋深水油气安全高效钻完井基础研究”等一批国家任务,突破了深水井控技术装备研发瓶颈,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深水钻探技术体系:提出了“发现早-计算准-调控精”的主动井控新思想,发明了基于井筒环空压力准确预测的“动态压井钻进”井控技术与装备,解决了气侵发现不及时、井喷风险大的技术难题。相关成果在我国南海及海外油气田进行了规模化应用,获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已公示),有力支撑了我国南海深水油气田的自主开发,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做出重大贡献。
哈尔滨工程大学展示了“3D打印树脂基复合船模制造技术”科研成果。该科研成果采用大型3D打印技术制造船模保型件,定型后采用零收缩树脂基玻璃钢或碳纤维进行包覆的一种快速轻质船模制造技术,可快速精准地加工船舶实验模型。安全预警缆绳安全预警缆绳用于深海远海的船舶的固定和系泊,采用复合制绳技术,是传统系泊缆的升级产品,具有以下特点:1、分次断裂,安全预警,提醒船员采取应急避让措施,保护生命安全。2、缓冲吸能,保护舰船设施(系桩、串线)安全。3、优异的耐疲劳性能:产品通过了第三方测试机构美国TMT公司,采用石油公司国际海事论坛(OCIMF)的测试标准进行的最高等级的5000次循环载荷等级测试评价(TCLL),表明具有最优的耐疲劳性能。
山东科技大学也在会上向入会者展示了“深部强流变破碎围岩巷道高强注浆加固技术”科技成果。山东科技大学发明了大变形拉压耦合注浆锚杆索,显著降低了锚杆索内的应力集中,提高了注浆锚杆索的锚固效力;研发了以硅酸盐水泥为主料,超塑化剂、微膨胀成份等添加剂为辅料的新型注浆材料,具有渗流快、膨胀充填固结性好、韧性高、强度大等优点;提出了锚杆-锚索最优化设计方法,显著提升了锚杆索的组合支护效能。
座谈会上,滨海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石强介绍了街道基本情况和2021年工作情况。来自青岛康大食品有限公司、荣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青岛飞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企业家先后就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企业经营投资等话题建言献策;来自青岛军民融合学院、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滨海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就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培养、产业成果转化、就业实践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半天时间的座谈会议程紧凑、气氛热烈,大家畅所欲言,共话滨海经济发展蓝图。滨海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石强、企业家、学者们纷纷发言
滨海街道党工委书记曲艳阳最后表示,当前,新区正全力推进科技创新、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以新经济助推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离不开高校的科技创新和技术人才支撑,离不开科技成果、技术人才在企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广大企业家为街道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发挥了“顶梁柱”作用,古镇口大学城内各大高校为滨海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企业和高校提供最优的服务、创造最优的环境,则是属地街道义不容辞的责任。
据悉,滨海街道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以企业家和高校的问题建议为导向,调整工作思路、厘清工作头绪、完善工作机制,快速搭建起校城融合平台,实施人才联动创新计划,构建科研成果转化体系,助推高校、企业寻找最佳合作模式和方法路径,加快形成“地方扶持高校、高校反哺地方”的良性互动格局,为新区建设贡献坚实的“滨海活力”。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范镇 通讯员 崔启昌 孙雯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