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气象的前世今生

孔祥慧 青岛大学第二附属小学 五年级 

气象变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11月27日上午我跟随青版财经小记者团来到青岛市崂山区气象局,开启全新的科普研学之旅,探索气象的前世今生。

一进大院,映入眼帘的就是“人工增雨火箭发射架”。讲解员老师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装备向高空云中发射火箭播撒催化剂,人为干预增加降水量,从而解决干旱、森林防火等问题。每次发射大约需要二十枚火箭弹。

在古代气象科技早有萌芽,二十四节气就是古代气候预测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沿用至今的重要气象研究成就。可是古代人民是怎么了解气象的呢?我们熟知的诸葛亮在草船借箭时他夜观天象借东风,从而大获全胜。这大概就是气象知识在军事上的典型应用吧。

在楼顶的气象观测场,我们看到称重式降水传感器、降水现象仪、温度传感器、风向传感器、气象百叶箱、光电式数字日照计等仪器。通过这些仪器,可以自动化观测降水量、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再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预测、确认,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天气预报的制作发布流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天气预报中“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指的是“当天20:00-次日20:00”,这让我又科普到了一个新的知识点。

今天的参观采访,我感受到了气象科学的生动有趣,也了解到气象对农作物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影响。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研究探索气象预报和气候变化,因为他们的孜孜追求,才有了今天的气象科技的蓬勃发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