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少年读山海经》:讲好隐藏在名著中的中华文明故事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奇书,记录了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收集、积累、整理下来的各种经历和见闻。其中有丰富的神话、动人的故事、浩淼的天象、瑰丽的山川、神奇的植物,还有荒诞不经的传说,也有很多至今令人难以理解的内容。由于内容深奥、文字艰深,很难看懂。九十岁高龄的刘兴诗先生精心挑选了其中的地理、气候、矿物等方面的内容,用孩子们看得懂的语言,运用科学原理,解释了一些事实真相。

著名学者、中央文史馆馆员、

复旦大学教授 葛剑雄

《山海经》

有人说,《山海经》里记载的都是古人对世界的想象,荒诞不经。但是,如果你仔细阅读这部书,就会发现其中并不全是无边无际的想象,也有一些真实的影子。

那些有关山川河流的记载,给我们研究古代地理状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那些看似离奇的神话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

《少年读山海经》,给孩子讲好隐藏在名著中的中华文明故事。

《少年读山海经》

刘兴诗 著

01

地理、矿产资源与《山海经》

“天地”“九州”“四海”,是我国古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地理概念。《山海经》记载:“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这个数据虽然不准确,但足以证明我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天地的广阔了,这一点难能可贵。

《山海经》中有许多关于矿产资源的介绍。某座山的南坡出产一种红色的金,北坡出产一种白色的金。根据现代研究者的考证,《山海经》中的“金”是所有金属矿物的总称。因为光照的原因,同一种矿物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少年读山海经》格外留意《山海经》中对于矿产资源的记载,重在解读我国古人是如何发现和利用这些矿产资源的。

02

神话、传说、奇人与《山海经》

《山海经》中记载的神话故事和片段,比较接近原始状态,没有经过很多修饰和涂改,这对我们研究真实的古代社会风貌、先民的生活图景有很大的帮助。

经过研究,《少年读山海经》认为:“夸父”其实是一个部落的名字,他们经历过大旱,最终被黄帝部落消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后羿射日”说明上古时期曾有一个干旱的气候阶段,“射日”其实象征的是古人对改变恶劣气候的期盼;“精卫填海”不是自不量力,展现的是古人对改造自然的渴望;“大禹治水”不仅谱写了一首英雄赞歌,也是对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抗击自然灾害的写照。

以上种种,体现的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拥有的追求美好生活的家园意识、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03

先民的原始意识、文化记忆与《山海经》

《山海经》中记载了不少神奇的植物。古人认为,在东海的最东边,有一棵高大的扶桑树,树上栖息着十个太阳兄弟;还有一棵神树叫建木,它生在天地的中央,是沟通天地人神的梯子。

《少年读山海经》认为,在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青铜神树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建木;也有专家说,这种神树的原型可能是扶桑。不论答案是什么,有一点是明确的:古巴蜀先民对神树的崇拜,已经深深地融入巴蜀文化之中了。

为什么《山海经》中写了这么多“人首蛇身”的形象?《少年读山海经》会告诉你:在古人眼中,拥有奇特外形的蛇是一种充满神性的动物。人们对蛇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渐渐地因恐惧而心生崇拜、敬仰。因此,古人在想象女娲、伏羲这些形象时,也会加入一些蛇的特征。

《山海经》中有不少关于“西王母”的记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西王母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少年读山海经》认为:西王母从“司天之厉及五残”的怪兽形象,转变为能长生不老、生养万物的女神,反映了她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可以说,这些文化记忆的产生与演变,都是有迹可循的。

通过阅读《少年读山海经》,小读者会知道很多精彩的天文、地理、神话故事,认识许多稀奇古怪的部落和怪兽,探寻深藏其中的中华文明脉络。

《少年读山海经》

刘兴诗 著

来源:青岛出版集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