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精准对接 上海实训队员研学城市创新发展新理念

11月24日,上海实训队支部成员高元峰、实训队员丛国栋到上海市政总院进行深入对接。双方紧扣城市高质量发展命题,在城市更新和城市空间规划领域,就如何精准把握城市更新脉搏,创新投资开发模式等方面,与分院城市交通与地下空间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余朝玮进行沟通,深度剖析创新理念应用,探讨适合青岛、适合新区的城市更新投融资路径和实施办法。

上海市政总院是具有国家队基因的行业领军企业,拥有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7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3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0多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顶尖人才若干,其高精尖的设计团队,铸就颇多优秀品牌案例,尤其是城市更新和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方面,更是成绩斐然。

城发集团是青岛市直企业集团,主要从事房管物业、工程建设、长租公寓、养老服务、文旅产业、教育拓展、历史建筑修缮等业务;实训队员丛国栋来自黄发集团,这是青岛西海岸新区一家国有独资企业,主营节庆会展与教育体育、城市建设开发及运营服务、金融服务与贸易等业务,担当青岛国际啤酒节和金沙滩啤酒城运营、东亚海洋博览会主办主体等职责。实训队员围绕自身所属企业与行业,结合青岛市城市空间发展规划与企业目前推进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以地下空间利用项目为切入点,就如何将TOD理念更广泛、深入的应用到城市重建地块、填充地块和新开发土地城市更新设计中,与余院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这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通过土地使用和交通政策来统筹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交通拥堵和用地不足矛盾的理念,已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模式。上海市政总院设计的上合示范区地下空间工程、苏州中心地下空间等就是显著代表,通过无缝连通各轨道交通,构建了卓越的城际交通和市内交通体系,最大程度挖掘了土地利用价值,激发了城市活力。

随着对上海高速发展大环境探索的深入,实训队员对上海创新的城市更新理念有了更加切合的了解,认为高精尖的策划、规划团队是加快实现城市更新的重要前提。在深入吃透青岛及西海岸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与远景发展目标的前提下,摸清城市家底、结合城市现状,从城市功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居民宜居、土地及地下空间利用、资源整合等多方面进行精准定位、统筹规划,才能不断培育城市更新的内生动力。

上海市政总院始终坚持“全国化、全过程”战略,聚焦重点,优化“1+4+10”市场布局,先后成立26家全国化分支机构,实现重点城市实体化分公司全覆盖。多年前就与青岛市进行了合作,设计的青岛西站、世纪大道、珊瑚贝桥、蓝湾漫道、胶东机场高速等项目,就是结合当地实际并将上海创新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的优秀设计成果,充分体现了其站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高度进行高标准站位、高起点规划的业务水平和理论功底。本次点对点的沟通让实训队员对城市更新和城市空间规划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搭建双方合作平台,将其先进的城市空间规划理念,融入到实际项目推进当中,把优秀的理论成果转化为经典的实践案例。

在投资开发模式方面,双方都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实训队员认为EPC模式、EPC+F模式、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模式,从项目立项阶段就吸引实力强的企业参与进来,将其雄厚、全面的核心技术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其丰富的科学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可以稳步、高效的推动项目做细做实。余院长提出的“投资人+EPC”模式,将传统的“EPC+F”总承包模式着力点,从选取总承包单位建设转变为选取资金方建设,强化“投资人”作用,由选定的“投资人”自行寻找施工合作伙伴,即确保了项目操作的依法合规,又有效解决了项目资金短板问题,打破传统投资壁垒,将大大缓解财政和国有企业的资金压力。

每个城市的发展都各具特色,城市更新理念的打造,为城市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实训之旅架起了青沪桥梁,实训队员就是把上海创新发展的理念带回青岛,把先进和成功的经验分享给企业的纽带,必将坚持不懈地为助力青岛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范镇 通讯员 丛国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