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白庙芋头:沙窝里种出“金疙瘩”

作为即墨区远近闻名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白庙芋头在青岛几乎是家喻户晓。白庙芋头的产区鳌山卫街道位于即墨区东部,东临黄海鳌山湾,南与崂山区接壤,水质与崂山水质一脉相承,平缓的山坡上,土壤肥沃、光热资源丰富,十分适合芋头生长。

“我们的芋头比鸡蛋还贵!”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的芋头产区的种植户们,总是对没听说过白庙芋头大名的外地人这样说,这里的芋头每年都能卖到每斤10元以上,远超鸡蛋单价,这也让芋头成为当地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芋头”

白庙芋头种植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2009年,白庙芋头被评为无公害农产品,2010年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即墨区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得天独厚的崂山天然山泉和富含微量元素的沙壤土质使白庙地区所产芋头个大肉白,品质优良,成为别具风味的无公害农产品。白庙芋头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初进入采摘收获季,并在中秋节前后达到采摘交易最高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孕育着独一无二的农作物。孙家白庙村的芋头种植大户江崇美告诉记者,“种芋头的地方很多,但白庙的芋头就是独一份,一尝就能尝出来。曾经有外地人拿着我们白庙芋头去外地种,结果种出来也不是一个味。我们这里是沙质土,山属于崂山山系,水也不一样。”江崇美说。

村民朱仁波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芋头品质,每年地里只有一小部分地种植了芋头,因为芋头对土壤肥力和病菌控制要求较高,只能采取轮种的方式种植,该地区虽然山坡较为平缓,但连续平整的土地较少,不适合大型农用机械作业,加之土壤水文条件适合同为地下生长的地瓜花生,所以当地村民都养成了轮种地瓜花生等作物的习惯。

马家白庙村党支部委员、一品田园地瓜芋头专业合作社理事马文涛向记者介绍,马家白庙村耕地总面积有486亩,但为了保证芋头质量,今年白庙芋头的种植面积仅一百亩出头。马文涛回忆说,历史上即使在村里种植芋头面积最多的年份,芋头也只占了250亩左右的耕地。

马文涛说,销量和价格不是他们白庙芋头优势,品质才是。趁着市场行情好,一窝蜂铺开种植、集中变现赚快钱不是他们的选择,只有保证白庙芋头质量,才能擦亮白庙芋头品牌,让这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有更大的公信力,源源不断地吸引游客和食客,长长远远地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是村民们内心都有的小九九。

合作社开启产业化之路

尽管现在的白庙芋头每斤高达十几元依旧供不应求,但在十几年前,白庙芋头却面临卖不上高价的窘境。2007年,时任村书记的江崇美带领村民成立了白庙芋头专业生产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

“芋头不像其他的经济作物,对人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解决温饱的农产品。如果没有开放政策,老百姓靠种芋头只能解决温饱,难以摆脱贫困。我们的合作社,可以说是全青岛最早的一批农业合作社。”江崇美说。

合作社成立后,吸纳社员家庭从孙家白庙村的141户,逐步发展到南邱家白庙、姜家白庙、东邱家白庙、马家白庙等几个村的5000户,参与村民涉及到鳌山卫、龙泉、龙山三个乡镇。

目前,青岛白庙芋头专业生产合作社的芋头种植面积达到8500亩,带动了周边村庄村民的创收致富。同时,合作社也成为了即墨区首家拥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的农产品合作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作社成立之初,白庙芋头每斤的价格只能卖到1块5到2块钱,这还是标准的装箱芋头,其他芋头的价格更低。通过一步步的经营,白庙芋头才走到今天。从合作社运作后,白庙芋头的身价才开始走高。

“这些年来,芋头的价格呈阶梯式增长,几乎每斤的价格每年都要涨2到3元,近三四年来,标准装箱芋头的价格稳定在每斤15元左右。” 江崇美说,“现在沂蒙、潍坊以及青岛的平度、莱西都种芋头,但是外地的这些芋头最多卖到四五块一斤。非常有名的荔浦芋头,还有着乾隆和刘罗锅的历史典故,超市的价格每斤12元,我们的芋头不仅品质好,从价格上来说也是‘中国第一芋头’,卖出了‘全国第一价’。”

江崇美告诉记者,今年的白庙芋头普遍大小均匀,体型匀称讨喜,亩产更是达到了4000斤到5000斤。当芋头还在田里的时候就早已“名芋有主”了。通过合作社,客商们早在几个月前就已主动上门预购,村民门都没出,田里的芋头已经被预定好了商超摊位的“C位”。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于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