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安徽直奔下一个小目标,山东呢?

今年前三季度GDP数据的讨论早已尘埃落定,关于未来的讨论却远未停止。这其中,有一个省的表现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安徽。数字显示:安徽GDP同比增长10.2%,总量达31874.8亿元。

具有象征意义的是,安徽反超了上海1000多亿元,跻身全国十强。

纯粹的数字比较意义不大,安徽的发展也离不开龙头上海的带动。这个排名更像是对安徽的名誉奖励,已经成为全班前十名的优等生,过去20年来的逆袭,也给其他省市留下了很多思考。

安徽的发展离不开长三角,曾经的“江浙沪”包邮区也已悄然扩大到“江浙沪皖”,安徽与长三角究竟有多密切?南京是“徽京”的梗恐怕无人不晓。

合肥到南京有110多趟车次,从凌晨两点半开到晚上十点半,基本上可以随时出发,单趟四五十分钟的车程,便利程度已经堪比城市公交。前不久安徽马鞍山在核酸检测声明里特别提醒,“南京是省外,要做的。”让人哈哈一笑。

今年7月,马鞍山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加快与南京的对接。

安徽省16个城市,近一半在跨省与江浙沪融合发展。向北融入徐州都市圈,向南融入杭州都市圈,向东融入南京都市圈,加上安徽的合肥都市圈,四个都市圈涵盖了安徽12座城市。有些城市甚至跨了两个城市圈,安徽的方向非常明确,要主动融入长三角。“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安徽省的重大历史机遇。但是,安徽凭什么能融入长三角?仅靠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恐怕是不够的。如果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互补,硬贴过去是没有粘合力的。过去,安徽能对长三角做的就是劳务输出,如今人才已经有回流的趋势,并且在产业、市场等方面可以与江浙沪对接。曾经,安徽在做大省会合肥和皖江经济带之间摇摆,最后选择了强省会。

试想,如果没有如今这样的经济黑马、国家科创中心合肥,没有合肥打下的工业基础、产业优势和科创实力,安徽还是否有资格坐到牌桌前?几年前,安徽就编制实施了《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措施包括了建设黄山到浙江千岛湖的高速公路,拆除省界收费站,无障碍异地乘坐地铁等等。相比之下,有些地区的一体化就太“散装”了。前不久,安徽省长王清宪在第四届世界声博会上向全球开发者、投资者发出了“年轻之约”,不禁让人想到青岛是一座“青春之岛”。这位常把“市场逻辑”和“资本力量”挂在嘴边的前青岛市委书记,在安徽这个资本市场活跃之地,或许将在全省放大“合肥模式”。

安徽的下一个目标在哪里?目前,四川、福建、湖北、湖南与安徽同在3万亿元(前三个季度)档位中,即便全年的差距也控制在一万亿元以内,与湖南、湖北也只有两三千亿元的差距。从目前的增速来看,在“十四五”期间,安徽可能就会超越湖南,假以时日,与四川掰一掰手腕也未可知。有人在发光,有人在褪色。正如前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所言,抓住各方面机遇,就可以实现“安徽震撼”,否则只能留下“安徽遗憾”。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初志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