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走进西海岸新区和胶州市 探寻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生态密码”

近期,生态环境部发布公告,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和胶州市双双入选,这也是青岛市第一次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我市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有序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首批启动3个区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功创建2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工作部署,今年计划编制实施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同时再启动4个区市创建工作,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推动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理念,推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转型、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等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鸟瞰西海岸新区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城市荣誉,反映了一个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代表着一个地区践行绿色发展、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品牌象征。入选国家级,西海岸新区和胶州市有啥妙招?近日,本报记者走进这两个区市,探寻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生态密码”。

西海岸新区灵山湾

西海岸新区:

强化生态环境监管 提供科技支撑

西海岸新区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智能遥感监管平台建设,以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决策为重点,以服务社会、企业及公众为宗旨,以“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为目标,全面加强遥感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等新技术在生态环境信息化、智慧化建设中的应用,建设新区统一的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体系,实现全区生态环境数据的统一“入存管出”。平台通过全方位生态环境监测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变化等方面进行整体感知,逐步完善大气、水、生态等环境智能监管决策应用,在线监控、监测覆盖2300余家企业,实现生态环境监管、生态环境预警和生态科学决策智慧化,为西海岸新区水气土整治和智慧城市创建以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攻坚战和持久战,保护青山绿水、碧海蓝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生态城区,为建设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新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平台依托专业的 GIS 技术和高体验的可视化支撑,创新性地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进行深度结合,通过完善“监测-报警-核实-指挥-执法”生态环境监管管理业务闭环,打造了全新地“智能+生态环境监管”新模式。

“大生态”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编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纵深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始终坚持以生态制度建设为引领,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一系列精准发力的政策相继出台实施,掷地有声,落实见效。新区严守生态安全底线,划定了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通过强化源头控制,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十三五”期间,新区在全国率先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累计清理海岸线130公里,修建蓝湾慢行系统和沿海视觉通廊78公里,灵山湾蜕变为最美海湾。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实施长期全面保护,严格执行和落实管控制度。青山绿水倒影下,烟波浩渺,鹭鸟纷飞,一幅生机盎然的新区画卷已徐徐展开。

西海岸新区率先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申请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编制完成《气候投融资试点实施方案》,试点申请已逐级上报生态环境部。新区基本建立起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打造成全覆盖收集、全流程分类、全链条处置的垃圾分类“西海岸模式”。高标准建设生活垃圾处理中心——静脉产业园,真正实现污染物集中控制和废水、废渣等的零排放,新区城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在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方面,创新建立了地表水生态环境质量补偿与考核机制和超标预警工作机制,借力落实“河、湖、湾长制”,实施“查污、截污、治污”一体化,坚持铁腕治污与美丽创建双管齐下,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近三年西海岸新区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均为100%。

青岛大沽河省级旅游度假区

胶州市:

“组合拳”让黑臭水体长治久清

“俺家就在这水沟边上,之前在屋里都能闻到臭味,甚至还想过搬走,现在好了,以后吃完饭出来遛遛弯,空气里也闻不到臭味,俺跟老伴别提有多高兴。”10月25日,记者来到胶州市铺集镇谭家埠村,村民仲伟谈说道。由于村民环保意识淡薄,畜禽养殖粪污、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全部排放到村东侧水沟,时间一长就演变成了黑臭水体。“我们定期通过无人机巡航,一次对辖区农村黑臭水体及其周边进行巡查时,就发现了谭家埠的3部分黑臭水体,我们马上开会研究,选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今年九月份就开始治理了。”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胶州大队副大队长张璐介绍。

“前期,政府主要帮着我们村里控源截污。加强畜禽粪污环境监管,根据水体沿岸畜禽养殖规模,在养殖户家里建立粪污处理设施,定期抽运粪污防止外溢污染环境,在村西南角建好了污水储存池,统筹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将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洗漱污水等农村生活污水一并收集处理。”谭家埠村支部书记仲新伟介绍说,现在已经进行到了内源治理阶段,采用环保清淤方式,对水体底泥进行清淤处理,清淤量约为2000 立方米,之后进行护坡,预计10月底完工。

胶州市积极探索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有效途径,打出“统、控、治、管”并举“组合拳”,趟出了农村黑臭水体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工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程10个,竣工1处,完成投资312万元。不仅如此,胶州市还将积极拓宽长效管护手段,组织开发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全程监控软件,制定农村黑臭水体“健康卡”,在该水体附近建立公示牌,明确治理措施、完成时限、治理进程、责任人、联系方式等信息;开展农村黑臭水体 “随手拍”,完善社会监督渠道和信息反馈平台,调动群众参与治理工作积极性,确保治理工作让群众满意。

胶州市铺集镇谭家埠村黑臭水体治理前照片

胶州市铺集镇谭家埠村黑臭水体治理后的效果图

综合防控体系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胶州市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生态环境委员会主任,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重大事项、部署重点任务。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高标准对接中国环境科学院组织编制了《胶州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区规划》,谋划了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等6个方面43项重点工程,计划总投资近72亿元,全方位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构建了“依数据考核镇办(功能区)、由镇办(功能区)考核市有关部门单位”的大气考核体系;建立以镇办、功能区横向补偿和市、镇办(功能区)纵向补偿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近三年,市财政累计设立1.3亿元的大气和水污染防治资金,保障全市环境质量改善。

成立企业治理等5个市级大气污染防治专班,全面负责各领域治理任务;聘请第三方环境治理机构,通过雷达、VOCs走航等方式实行24小时环境监控;实施燃煤小锅炉“清零”、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等专项整治。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并在全省县市级首家推出错峰加油优惠政策。

胶州市始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生态环保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形成了生态与经济社会和谐互动的发展新格局。提升生态经济水平,落实“四减四增”要求,严控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能耗与排放标准,单位GDP能耗下降32.88%,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排超额完成青岛目标。

构建现代清洁能源体系,完成煤炭消费压减任务,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30.36万千瓦。达能、德固特等一批节能环保产业陆续上市,北方环保产业基地开工建设。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对排污单位保持高压监管态势,自2013年以来,每年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总额均超1000万元,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陈璐 通讯员 王诺 于泳 孟圣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