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指导团充分发挥3万名“五老”作用青岛构筑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

□ 本报记者 姜东良 曹天健

山东省青岛市作为中国关工委确定的连续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试点城市,根据青少年群体的法律需求制定精细化、个性化的法律服务,青岛市关工委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优势,积极配合学校、政法部门、社会组织参与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实现了全方位“靶向式”精准普法。

青岛市关工委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指导团,并作为常设机构,专门组织指导全市青少年开展法治教育活动。

在第四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中,青岛市成立由市关工委牵头,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团市委等11个部门参加的活动组委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协调联动机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市关工委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教育局联合建立融打击、教育、预防于一体的“青岛市校园伤害纠纷调解联动机制”,成立以“五老”成员为主体的“校园伤害纠纷调解中心”常设机构,参与青少年案件的审理、调解、帮教工作。

市关工委还围绕涉及青少年的家庭安全、学校安全、社会安全、自身安全、岗位安全“五个安全”,组织编辑了《青岛市青少年安全教育系列读本》,为全市1021名法治副校长提供了课本教材。

据悉,青岛市关工委动员“五老”依法担任社会调查员、人民陪审员,两年来参与庭审163人,2476名“五老”网吧监督员参与对642个网吧的巡查监督。西海岸新区组织创建了“学、讲、写、赛、诵、画、研、论、演”的“普法九式”,为青少年普法开辟了新思路。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法施行后,“五老”组织参与各类宣传学习活动130多场次。民法典颁布后,市关工委联合市司法局、市中级人民法院等11家成员单位公布了知识题库,全市30多万名青少年参加了“学习民法典线上答题”。

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全市3万多名“五老”积极参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青岛市积极打造“网上关工委”,全市建立青少年普法网站、微信群、公众号、App等266个,动员“五老”广泛宣传疫情防护和法律知识。开展对失足青少年“云帮教”活动,组织“五老”协助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官通过网络、微信等帮助青少年解困100余人次。市北区在137个社区中建立“青少年网校”,统一配装《法律宝典游戏软件》,组织开展“文明上网、从我做起”活动,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

市关工委区分落榜生、失学生、待业青年、服刑青少年、刑释青少年的不同情况按需普法。

针对落榜生的就业需求,培养成为掌握一技之长、遵纪守法的有用人才;探索建立家长学校,利用村居法律明白人、“一村一法律顾问”等社会力量,排查、帮扶、带动失学学生;“五老”与大墙内的服刑青少年面对面交流,普及法律知识,消除服刑人员违法犯罪心理,教育、感化、挽救失足青少年;发挥“五老”帮扶团作用,全方位关心、帮教刑释青少年,使其不再重新违法犯罪。并依托区(市)、街道(镇)、社区(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刑释青少年群体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咨询。去年以来,全市建立帮教小组1260余个,帮教关爱问题青少年和失足青少年8500人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