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记者从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发布《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是青岛市首次推出直接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创新突破行动方案。旨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评价政策氛围,把制度刚性和创新示范的标尺立起来,在打造更多营商环境“单项冠军”的基础上,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既助力营商环境迎考备评工作,又着眼解决营商环境深层次问题。
项目招引落地提速明显
2020年,青岛市营商环境国评成绩由全国第19名提升到第11名,是全国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今年上半年,项目招引和落地提速明显,全市新增5亿元以上重点签约项目178个,其中已开工运营项目100个,开工运营率56.2%,比去年同期提高31.8个百分点。市场主体欣欣向荣,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5.9万户,实有市场主体188.3万户,保持全省第1位。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1%,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8.3%。
多项创新举措全国领先
《行动方案》体现了创新性、针对性、实效性的特点。《行动方案》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服务“4个全生命周期”,率先从6个方面提升营商品质。推出46项创新举措,其中13项创新举措全国领先、8项北方领先、7项省内领先。结合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的需求,着力解决企业开办、建设项目审批、获得水电气暖信成本、中小企业权益保护、包容普惠创新、数字化转型升级等方面突出问题。结合今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最新政策变化和任务要求,对企业和群众关心的政策知晓度、参与度、兑现率不高等问题,在方案中都作了呼应和回答。
目前,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大多是基于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进行政策设计,而我市的政策设计,不单专注于企业获得感,还专注于人的获得感,服务于人的全生命周期,以及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的链条式服务。
《行动方案》关注到营商环境优化的执行层面,从建立“首席审批服务官”制度入手,确保压力、动力层层传导到具体执行人,并着力提升具体执行人的专业化水平,切实改善企业和办事群众的感受。
研究不同产业赛道规律,差异化审批提速,让“快”得更有意义,避免为提速而提速。我市工程建设改革压减审批时限至75天,目前全国领先,且仅占其项目转化周期的1/11,为项目再投资赢得了时间。对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小微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建立定制化的服务模式。
推动政务服务工作由“提速”向“增效”转变,由“便捷”向“公平”转变。培育企业家精神。办好青岛科技创新节,打造城市科技品牌。丰富每年11月1日“青岛企业家日”活动内涵,打造“市民中心回家日”“政务服务体验官”活动品牌。
引入工业互联网思维,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数字化集成场景应用,拓展“智能审批”“无感审批”“精准推送”等极简“数字审批”新模式。尝试运用数字治理来解决存量许可证照电子化问题。数字赋能服务层级提升,构建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营商环境。
创新突破对标先进做法
《行动方案》共分为11部分,以“1+4+6”结构发布46条创新突破政策。“1”的部分为总体要求,介绍了《行动方案》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4”的部分为服务企业、自然人、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四个全生命周期”的26条创新突破政策;“6”的部分为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数字化、专业化、品牌化“六种服务能力”的20条创新突破政策。
今年以来,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与国内外标杆城市相比、与企业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我市将围绕落实《行动方案》,开展营商环境“强基行动”,对标国内外最优,全面掌握营商环境的前沿做法,加快流程再造,求新求变;开展营商环境“鱼水行动”,统筹平台资源,优化营商环境专栏,丰富“青岛企业家日”活动内涵,举办“政务服务体检日”,发挥“青年政务服务团”的作用,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服务机制,努力营造让企业“如鱼得水”般的营商环境。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倚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