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山东省第二批(鲁晋联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产生拟中选结果,50种药品平均降价45.81%,最高降幅92.74%,山东、山西两省患者将很快用上降价后的药品。这是在落实国家组织的五批218种药品集采结果、创新开展首批39种药品省集采工作基础上,山东省第二次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也是首次牵头开展的省际联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52种群众反映价格高、医疗机构用量大、患者受众面广药品纳入集中带量采购范围,涵盖了心脑血管、神经、呼吸、消化、抗肿瘤、血液和外科等临床学科,覆盖山东、山西两省药品销售市场规模达39.25亿元。
相关企业积极参与本次集采,共有284家国内外企业参与申报,涉及919个产品。通过竞价、议价及带量磋商等形式,50种药品产生拟中选结果,平均降价45.81%,最高降幅92.74%。其中竞价组拟中选代表品平均降价48.67%,议价组拟中选代表品平均降价33.08%。
奥扎格雷钠注射剂由16.52元/支降至1.2元/支
价格降幅最大的,是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奥扎格雷钠注射,由原来的16.52元/支降至1.2元/支,降幅达92.74%;降价金额最大的,是常用于消化道出血的注射用特利加压素,由原来315.8元/支降至37.8元/支,单支降价278元。
据山东省医保局介绍,本次药品集采,山东与山西首次组成省际联盟,扩大了市场规模,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在政策和规则设计上,更加注重降价保质保供因素,既有效压缩药品流通环节虚高成分,又促进保质保供良性竞争态势形成,以此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竞争不充分的实行综合排序遴选
保障中选药品的质量,成为此次省级药品集采工作的重点。对此,此次集采工作坚持分组竞争。对同品种内各申报企业的药品,充分考虑质量、疗效差异等因素,将过保护期专利药、参比制剂、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含视同)等单列为第一评审组,保障同等质量水平药品在同一平台公平竞争。二是对竞争充分的实行综合评审。按照市场占有率和价格等因素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确定中选企业,促进患者常用的质量可靠的品牌药品降价中选。三是对竞争不充分的实行综合排序遴选。对于申报企业不足3家的,采取按降幅综合排序确定中选企业,促进质量较高的药品入围中选。
短缺易短缺药品中标企业可达6家
“今年药品集采的特点既注重了常用药品的降价、保质、保供,也充分考虑了短缺药品的降价、保质、保供。”山东省医保局副局长仇冰玉介绍,集采更加注重引导合理降价。一方面,明确集采规则和用量,由企业自主申报价格投标,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引导企业降低价格,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购药负担。另一方面,完善招采办法,既看企业报价又看市场认可度,通过规则有效防范企业低价恶性竞争。坚持多家企业中选,常用药品同一种通用名下可以有4家企业中选,短缺易短缺药品可以达到6家,使中标企业的投标更理性,价格更合理。
创新带量撮合招采机制,保障短缺药品稳价稳供
此次集采,更加注重药品供应保障。同一药品多家企业中选,是保障集采药品中选后及时足量供应、防范供应风险的重要政策设计。特别是对于纳入本次集采的短缺易短缺药品,一是进一步扩大了中选企业的数量;二是增加了原料保障的评审指标,自产原料的企业中选后更大程度保障药品持续稳定供应;三是创新带量撮合招采机制,申报企业较少的短缺易短缺药品,根据药品持续稳定供应情况和临床需求,由专家与企业进行带量撮合,形成短缺药品价格,保障短缺药品稳价稳供;四是提高医疗机构用量分配参与度,短缺药品生产企业中选后不划分供货区域,由供需双方通过量价对接进一步保障后期药品供应。
此外,10月15日,青岛医保局将执行国家第五批药品集采中选结果,市民可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购买到此次国家集采中选的61种“物美价廉”药品。该项政策的实施,预计降低全市年药品费用超1.2亿元,进一步减轻患者看病用药负担。
此次国家第五批药品集采创下了采购药品数量、金额历次之最,外资中选企业数也是历次国家药品集采最高的一次。中选的61种药品,既有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的药品,也有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重大疾病用药。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最高降幅超过97%(利伐沙班片、多西他赛注射液),降价效果明显。
例如,正大天晴药业生产的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注射用地西他滨(规格25mg每支),原价1820.4元,现价90.8元,降价1729.6元。再如,齐鲁制药生产的抗癌药奥沙利铂注射液(规格40ml:0.2g每瓶),原价3699.2元,现价572.22元,降价3126.98元。此次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31个品种的注射剂成为集采主力剂型,占所有中选品种半数以上。
目前,青岛市已陆续落实9个批次的国家、省级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并联合周边地市开展4批次跨地市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257种药品和4000余种医用耗材平均降价53%,预计节约年医疗费用8亿元,大大降低患者医疗负担。随着集采覆盖面扩大、规则的不断完善、配套政策的协同发力,带量采购的效应将越来越凸显,逐步实现政策设计之初的4个效应,即药品降价保质、药品行业转型升级、公立医院深化改革、医疗保障减负增效。
在落实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过程中,仿制药的大量纳入大大降低了用药成本,同时,为保证中选药品疗效,国家医保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共同组织了北京市20家大型三甲医院,联合开展了集采中选产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跟踪研究长达2年,涵盖了14种首批集采药品,从数据上看,跟踪研究的14种集采药品,都达到了与原研药一致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也有一些仿制药在降低不良反应方面的表现比原研药更好。所以,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使患者用上高质量药品的同时,也大大减轻患者负担,真正做到了药品“降价不降质”。
来源:大众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