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未来五年,青岛三甲医院将达35个! 60余个医疗项目将完成建设

9月7日,记者从青岛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解读新闻发布会(第六场)获悉,“十四五”期间,是巩固“十三五”卫生健康发展成果,加快推进健康青岛建设的关键时期。谋划好、设计好未来五年卫生健康工作思路,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了《青岛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近日《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市三级医院达到35个,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5张,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4.5人。

《规划》体现人民至上理念

全力建设健康青岛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面建成区域一体、医防协同、中西医并重、功能完善、富有韧性的整合型、智慧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人人享有更加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系统连续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健康事业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群众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展望2035年,高质量全面建成健康青岛,率先实现卫生健康现代化。《规划》围绕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资源、健康保障、健康产业设置了26项量化指标,使目标任务具体化,工作过程可操作、可衡量。

《规划》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健康优先、共建共享、创新驱动、系统整合的原则。一是人民至上,健康优先,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基础目标和城市治理重要内容。二是关口前移,共建共享,坚持预防为主,强化个人健康主体责任和全社会健康管理。三是协同发展,创新驱动,突出人才、科技、信息数据等创新要素驱动,强化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四是公益本色,系统整合,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统筹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资源配置和服务衔接。

《规划》提出今后五年重点任务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

《规划》围绕城市运行更安全、人民生活更健康、医疗服务更优质、事业发展更可持续、行业治理更现代化发展愿景,重点从五个维度实现突破。

在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方面,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的早期监测预警、快速检测和应对处置能力,加强应急医疗救治,建设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守住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底线。

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方面,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重点传染病和慢性病综合防控,不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80岁,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至12.42%。紧密结合国家老龄健康服务新要求和生育政策调整新导向,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在提升服务能级方面,实施“攀峰强基”工程,不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市三级医院达到35个,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5张,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4.5人。有序推进三甲医院从中心城区向县域延伸,加强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加快建设中医药强市,推动健康服务业集聚发展。“十四五”时期将完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二期、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60余个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对老市区部分医院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在科技创新、“数智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批国家和省级临床重点专(学)科,增强卫生健康核心竞争力。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在临床科研、疾病诊治、疫情防控等领域的应用,迭代升级“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服务,重构线上线下一体化健康服务流程,推进“出生一件事”“医疗付费一件事”“全市一家医院”等政务服务和智慧城市场景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化、智能化、有温度的卫生健康服务。

在行业治理现代化方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造深化医改“青岛样板”,健全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完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健全分级诊疗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切实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加强卫生健康法制化建设,促进监管与服务水平双提升。

未来五年,青岛市卫健委将全力以赴抓好《规划》各项工作的落实推进,为加快建设健康青岛、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陈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