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这就是山东·青岛 | 青岛市深挖高层次人才“蓄水池”

自1985年我国建立博士后制度以来,博士后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极具活力的重要力量,为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科学研究、产业升级作出了突出贡献。

30余年来,青岛市以博士后人才集聚为重点,以博士后人才留用为目标,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培育更具生机活力的创新创业平台载体,打造更加优化的人才发展生态。

截至2020年底,青岛市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4813人,累计出站(基地)留青博士后1792人,留青率超过76%。

历程:

博士后培养留青计划开新篇

“青岛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了博士后工作。1988年,为了培养、吸引高层次急需人才,青岛市第一批博士后流动站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获批设立。这是青岛市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人才战略、开发人才资源的重大举措,正式拉开了青岛市招收培养博士后高层次人才的序幕。”

青岛市人社局专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1998年,海尔集团和海信集团获批设立青岛市首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为青岛市的博士后青年创新人才与企业搭起了桥梁,开辟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

而推动青岛博士后工作迈入新阶段的,就要从2013年说起,当年,山东省出台了《关于加强博士后工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在加强博士后站建设、提高博士后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用好和吸引博士后创新人才创业、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同年,青岛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青岛市博士后培养留青计划实施意见(试行)》,从开展博士后工作的各个环节给予大力资助,资助范围涵盖青岛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最大限度调动设站单位的积极性。

截至2015年底,青岛市博士后站建站总量发展到91家,尤其是2016年,青岛有8家博士后站在全国博士后站综合评估中获优秀等级,居全省首位。

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进行综合评估,青岛市10个流动站和7个工作站为优秀等级,46个流动站和14个工作站为良好等级,4个流动站和17个工作站为合格等级,2位博士后管理工作者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管理工作者,优秀数量和总体成绩均位居全省第一。

创新:

为民企搭建博士后培育平台

青岛高科技工业园——青岛市第一家园区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青岛建设集团股份公司——山东省第一家建筑行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青岛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全省第一家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这是2001年,青岛市为企业培养和吸引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创新探索。

青岛市借鉴浙江、上海等地做法,起草了建立博士后政府资助培养体系意见,优化了博士后站科研工作环境。当年,青岛高科技工业园、青岛建设集团股份公司、青岛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主要是在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某个一级学科范围内经批准设立的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则是在企业、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和特殊的区域性机构内,经批准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市人社局专技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青岛市4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要集中在全市重点企事业单位、主要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重要科研院所,基本覆盖了能源、环境、机械、电子、化工、医疗卫生、制药等重要行业。其中,在27家设站的制造业单位中,几乎遍布青岛各重点制造行业。

为了破解一些科研创新欲望强、对高层次人才有强烈需求的企事业单位、园区短期难以获批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困境,青岛市于2019年开展了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申报和评审。

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等30家单位获评首批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83%为民营企业,主要涉及专用设备制造、非金属材料制品、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计算机与其他电子设备制造、金融、食品制造、医药制造等产业。

记者了解到,2020年以来,青岛市坚持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整合博士后平台力量,强化博士后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互动,建成了首家“博士后站+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投风投机构”的青岛市博士后平台协作联盟,搭建了研创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产融发展平台,旨在通过促进会员单位创新转化、产融结合,加速人才引进集聚,加快成果转化,助推上下游产业链接。

此外,青岛市人社局和城阳区还联手建设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开展博士后创业孵化扶持体系建设试点,园区目前共有54个项目入驻园区生产经营,预计到2022年,园区将引进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项目200个以上,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

成果:

博士后加快城市科技创新步伐

海信集团博士后马小航作为第一完成人,研究开发了Android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并在产品上市的第一年就为海信新增产值15亿元。

海尔集团博士后王晶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了国内首台新冷媒热泵热水器、闭式小型溶液多联机、不停机除霜空调等研发项目,产品销售收入累计超过20亿元……

众多博士后高层次人才的招收培养和留用,极大促进了青岛市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科技创新,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创造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记者了解到,在近年来的留青和来青博士后中,约75%的博士后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从事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并主持或参与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00余项,已授权专利超850件;约25%的博士后进入青岛市企事业单位工作,推进产学研结合,科研成果转化效益显著,培育了一大批支柱产业。

一组数字说明了青岛市加强政策引导和平台建设所带来的人才培养成果:

在博士后招收方面,2011年136人、2012年179人、2013年285人、2014年393人、2015年386人、2016年610人、2017年568人、2018年588人、2019年670人、2020年631人。

在博士后出站人数方面,2011年37人、2012年65人、2013年98人、2014年56人、2015年149人、2016年253人、2017年306人、2018年316人、2019年429人、2020年382人。

截至2020年底,青岛市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4813人,占全省的39%,累计出站博士后2308人,累计出站(基地)留青博士后1792人。博士后人员的科研成果遍及海洋、生物医药、高端设备制造等诸多领域,初步构建了人才培养、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企业技术进步融为一体的博士后培养支持新格局。

青岛市积极组织博士后申报各类计划和项目,多年来获得国家和省级项目资助资金超过1.8亿元,共70人参与各类国家交流计划项目。

其中,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400余项面上资助和特别资助,获资助金额约1.46亿元,有效地资助了博士后研究人员完成科研工作任务,并迅速成长为各类高水平专业人才。

青岛市博士后人才中,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800余项。

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有1人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入选长江学者、5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超过80人获得山东省“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称号,这些人才为推动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促进青岛科技兴城、人才兴市的核心力量。

记者  封满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