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中国网约车巨头滴滴出行在纽交所挂牌上市,上市后仅两个交易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便发出了关于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紧接着,7月4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告称,滴滴出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通知应用商店将其下架。7月16日,滴滴事件继续升级,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等7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滴滴被调查之后,已经消失两年之久的美团打车重出江湖,此外,以T3 出行、高德打车、首汽约车和曹操出行等为代表的二线网约车平台纷纷拿出优惠政策,在司机和乘客端均加大了补贴和招募力度,,掀起了新一轮网约车市场补贴大战。
二线网约车平台重出江湖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网约车行业滴滴一家独大。嘀嗒出行、首汽约车、曹操出行、T3出行中最高活跃用户仅在百万级别,一众新进入者用户数仅为十万量级,不及头部公司的一个零头。
如今,随着滴滴出行的下架,千载难逢的机遇终于来了。最近一个月,这些大大小小的二线网约车平台开始扩招司机、疯狂烧钱补贴、加大地推力度,试图抢夺市场。
7月9日,下架了两年之久的美团打车独立 App 在多个安卓系应用商店重新上架,随后,美团在微信上线小程序“美团打车”,功能基本复制App。补贴上,美团快车面向全社会招募司机首周 1000 元大奖,向司机释放多重福利。与此同时,高德打车免佣联盟宣布,至7月22日24时连续7天,每天前三单享受免佣。此外,7月-9月工作日7时-9时,司机接单平台免收佣金。
除了司机端的大力度补贴外,一些网约车平台也在客户端加大了补贴力度。曹操出行推出邀请 4 人助力获得优惠券的活动,随后又推出邀请好友登录可得 8 元打车券、邀请好友首次支付可得 15 元现金、邀请满 3 人可得 15 元现金。
首汽约车推出“国企保证、一路守护”的活动主题,北京用户可享受66元出行礼包。此外,如祺出行、T3 出行等均加大了优惠力度。神州专车、哈啰出行、斑马快跑等也在快速跟上。
" 抢人 " 的同时,各大平台也开启了 " 攻城 " 之战。不少二线网约车平台均瞄准下沉增量市场。一方面落地更多大城市,提升其业务覆盖范围;一方面向二三线城市下沉,继续挖掘更多潜在的消费群体。
7月4日,T3出行在其微博宣布,该平台已进入20多个城市,今年计划要达到48个,实现全国一二三线城市基本覆盖。美团打车表示要布局近 200 个城市,曹操出行则称要覆盖近 60 座城市。
综合来看,在硝烟弥漫的网约车二轮大战中,各平台依旧主要围绕两个角度发力,一方面大力招募网约车司机,试图在存量市场的争夺中,占据供应能力优势;另一方面延续乘客补贴策略,在用“首单福利”、“现金补贴”等方式吸引新用户的同时,还利用“好友邀请”“好友助力”等活动展开用户裂变。除此之外,相较第一次网约车大战时各大平台将目光瞄准一、二线城市,二轮网约车大战则更加注重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期望能在日益饱和的网约车市场中继续挖掘更多潜在的消费群体。
“一超多强”格局或将改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3.65亿,较2020年3月增长298万,占网民总数的 36.9%。国内用户庞大的用车需求,让网约车市场成为各方眼中的香饽饽。
巨大的增量和利润空间,较低的入场门槛,带来大量玩家入场,这也让国内共享出行行业迅速从“蓝海”变为“红海”。2012年,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APP上线,当时网约车市场有几十款打车APP在激烈竞争。2015年,经过一场轰动全国的补贴大战,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头部两家平台进行战略合并。2016年滴滴打车又收购优步中国,成为国内网约车市场最大的玩家,并随后推出了顺风车等业务,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
在随后的几年发展中,滴滴打车在国内网约车市场的市占率一度达到了80.9%,已经占据了拥有绝对优势,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2018年,滴滴下线顺风车业务后,网约车格局发生变化,一些网约车平台乘势而起,快速发展。
根据交通运输部2020年10月数据,位居首位的滴滴出行平台月订单量达5.62亿单,第二名的曹操出行月订单量1660万单,位列第三的T3出行1580万单。其他月订单达100万单的平台还有万顺叫车、美团打车、首汽约车、享道出行、花小猪出行。可以说,目前网约车市场,呈现出的是“一超多强”的局面。
在滴滴整改期间,新一轮补贴大战能否打破原本“一超多强”的市场格局?不少专家认为,市场格局还是有可能重塑的,网约车市场竞争极其激烈,一旦留出市场空间,各平台都不会放过机会。这其中不乏许多背景强大的公司。例如,T3出行是由一汽、东风、长安三家车企,联合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打造的出行平台;享道出行背靠上汽集团,获得阿里巴巴和宁德时代融资;首汽约车是首汽集团的网约车平台;曹操出行是吉利集团的网约车平台;美团打车背靠美团本地生活服务。
随着滴滴事件的升级,市场再次让出了大片空白区,这些背景强大的网约车平台都有突围的可能。因此,整体格局或将有所变化。
此外,像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聚合打车平台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有专家指出,由于一般网约车平台消化不了滴滴留下的市场份额,而聚合平台是分散派单,众多网约车平台替聚合平台共同承担这些多出来的订单量。因此,此次滴滴下架事件对聚合平台更有利。
强监管时代已经到来
监管和合规,是网约车永远也绕不开的两大话题。与最早期的补贴大战不同,网约车行业已经进入强监管时代。此次滴滴出行被下架,对追赶者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对于行业发展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7月10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要求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除了信息安全问题需要重视,司乘方面的一些问题也不可忽视。抽成比例高、随意调整计价规则、退款问题、发票问题、网络欺诈、冻结商家资金等问题是目前国内移动交通出行APP投诉的主要问题。
7月16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表示,近年来,工信部持续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的整治行动。组织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天津、四川、安徽、内蒙八个省(市、区)的通信管理局,开展了六批次集中抽检,检查了76万款App,通报748款违规App,下架了245款拒不整改的App,对违规行为继续保持高压震慑。
7月19日,工信部通报最新一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共145款,一些出行类APP如一嗨租车、曹操出行等在列。可以看出,众多网约车平台不论在合规性上还是用户服务体验上仍需下功夫,未来平台能否突围成功关键在于合规问题。
尽管目前市场的“洗牌”结果尚不明朗。但滴滴的下架已为出行类企业敲响警钟,网约车平台在投入大量资源抢占市场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安全,守住数据安全底线,自觉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只有这样,出行领域“洗牌”才有意义,行业发展才能够更加健康有序。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于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