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农民不断提高收入是我坚持工作的最大动力。我将坚定不移地帮助他们把农产品创意好、销售好,让农民成为让人尊重的职业。”这是平度市蔬菜流通协会党委副书记尹光尧一直挂在嘴边上的话。
尹光尧是一名有着20年党务工作经验的老党员,一直致力于农民增收致富,面对农产品附加值低的难题,他积极带领指导农民在产品包装、加工、品牌上做创意文章,他所打造的农超、农餐、农批、农外、农网对接成为青岛典范。如今已经58岁的他依然坚定地走在为农民服务的道路上,矢志不渝地践行着一名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用心用力 协会搭台致力农民增收
尹光尧出生于农村,对农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他常说,“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 咱不能让老百姓守着自己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而伤心”。几年来,他带领协会党委一班人积极帮助平度农产品寻找出路,用力打破农产品滞销的怪圈。通过协会努力,平度农产品的产销对接走进了田间地头、走出了山东省外,也走向了全国各地。他带领大家开展的“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农网对接”“农批对接”“农外对接”成为全市的亮点工作,在青岛市农产品产销对接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并被多家媒体推广。通过农产品产销对接,这些年来平度市农产品每年增加销售收入30多亿元。
2018年末,尹光尧眼睛积劳成疾赶往北京住院治疗,出院之后他不顾医生开的病假条立即投入了工作。也就在这个时期,他找出了平度大葱在北京销售存在的问题、指明努力的方向,使平度大葱在北京销售火爆,成为继大泽山葡萄、马家沟芹菜之后又一知名农产品品牌。2019年10月,他的眼疾再度复发,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思考着通过手机联系农产品的销售,由于看不清电脑上的字,他就借助语音输入鼠标和放大镜来工作,他深入有关合作社调查了解情况,奔走于青岛、济南、北京的大超市、大酒店、寻找销路,他克服自己视力影响,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着。
带头创新 头脑风暴助力农产品增值
工作中他发现传统销售模式难以提升农产品价值,他就组织党员启动头脑风暴来进行创意销售,以创意激活传统农产品。他到白沙河街道调研时发现大水泊村有养殖甲鱼的大户,是青岛市最大的甲鱼养殖基地,但其甲鱼蛋只卖0.2元一枚,且销售不畅。甲鱼蛋是一种高营养的产品,在北方,甲鱼只在每年的5-7月产蛋,而且数量很少,这种产品低价销售使尹光尧十分难过。他首先帮助这个养殖基地研发了能够快递的精美包装,使甲鱼蛋成为了礼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价格上升到了每枚2元。
在此基础上,他没有停步,继续研发了甲鱼孵化屋,作为培养孩子们观察力、耐力和爱心的一种儿童玩具,这种产品一上市就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产品销售旺盛,而甲鱼蛋也增加到了每枚4元,创造了甲鱼蛋每枚从0.2元到4元的经典案例。这些年,他为农民创意了“于家甜韭菜”“地瓜联合国”“地瓜家族”等十几种农产品,使农产品不断卖出好价钱,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他还经常深入农村,帮助农民改变农产品包装、设计农产品广告语、讲好农产品故事、打造好网货,所创意的“一缕麦香缠绕了多少往事”广告词,有力推动了蓼兰面条的销售,所创意的“青春健康油——青岛福帅坊”使福帅坊花生油年销量明显提高。
为了将平度农产品打造成好礼品,他把地标产品进行有机整合,打造了“平度有礼”系列礼品,包括农产品深加工系列、面点系列、蔬菜系列、年夜饭系列等,形成了市场销售的新热点。2021春节期间,“平度有礼”销售超过200多万元。
冲锋一线 关键时刻突出物资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尹光尧把稳控居民基本生活物资保障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在疫情最为严峻的时期,他每天都要到超市了解情况,掌握超市的库存、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督促超市组织货源,确保市场生活必需品不断档、不脱销,一直坚持了几个月。那时,他像所有一线工作人员一样,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奔走在各大商超和生产基地之间。
为了确保全市的蔬菜供应,他迅速摸排平度市蔬菜的生产情况、储存情况,有针对性地与储存大户进行联系,做好相关工作,确保疫情期间平度本地的市场供应。与平度市仁兆镇蔬菜经营主体联合会进行联系,争取该联合会10000多吨储备蔬菜可随时供应平度市场;与南村蔬菜批发市场进行联系,争取青岛市政府储备的1880吨蔬菜,已备关键时期可以供应平度各大超市;与平度陈氏兄弟养殖基地联系,确定了每日1万多公斤的鸡蛋货源。他还组织平度市蔬菜流通协会建立了生产、储存、配送、销售的联动机制,这为平度市做好疫情时期的市场供应工作奠定了基础。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 记者 孙梦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