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莱西市日庄镇沟东新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沟东新村经济合作社理事长高维玉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团结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把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治理工作的主线,以党建统领乡村治理,提升村级民生、经济服务水平,真正把一个经济弱、环境差的贫困村,转变成一个组织强、民心聚、产业兴、治理好、环境美的示范村庄。沟东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山东省旅游特色村。
抓党建促脱贫,村庄的发展越来越好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高维玉始终认为,“要想村庄发展好,班子必须建设好,党员必须发动好”。在他的带领下,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深化拓展“莱西经验”,在抓党建促脱贫方面持续进取、勇探新路。
2019年4月,沟东周边5个村党支部进行了优化调整,成立了沟东新村党支部。为了增强服务的针对性,高维玉以“新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群服务员”为架构,积极探索党建网格化脱贫模式,村党支部设置了葡萄产业、乡村旅游、社会治理、乡风文明、老年协会等5个功能型党小组,把52名党员分别纳入5个党小组中,实现了党组织的区域整合、党员的分类管理。
干部好不好是村庄治理的根基。高维玉同志带领村党支部更新党员干部的办事理念,把被动服务变主动服务,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付诸实际行动,实行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联户”活动,每名党员主动申请联系8名农户和1名贫困户,充分发挥“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引领作用,“大事找支部,小事找党员”成为村民的习惯。
针对贫困户精准帮扶,高维玉带领村党支部积极研究办法,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积极帮扶发展葡萄种植实现脱贫;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种植等办法帮助实现脱贫,确保不让一户掉队,村民有了实实在在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围绕改善村居条件,把上级对贫困村的扶持资金用在水利建设上,开挖大型储水平塘、扬水站、供水管路,彻底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在近三年天气持续干旱的情况下,沟东村群众生产生活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富
“因为是库区整体搬迁村,村庄土地少,怎么样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产生出最大的收益?怎么样能带领群众摆脱贫困、摘掉贫困的帽子、拔掉沟东的穷根?”一直是高维玉最在意的事情。
为此,他带着支部党员外出跑调研、开夜车学政策、充分征求村民和专家意见,连续几个晚上讨论到深夜,先后召开了5次支部大会,最终确定了立足本村实际发展葡萄产业的路子,推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真正把党支部建在了产业链上。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种葡萄,由于对此不熟悉,很多群众有顾虑。为消除群众顾虑、参与积极性不高、满足于传统种植的问题,高维玉组织16名党员干部作为第一批社员,做到新技术先学、新品种先试,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并实行“党员包联农户”,耐心给群众做产业发展思想工作,培育典型带动引领,把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截止目前,合作社由原来的16户发展到现在112户。
为解决好群众最犯愁的技术难题、销售难题,高维玉带领村党支部统筹谋划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产业发展方案,成立了沟东果业专业合作社,聘请、培养了技术指导员,统一规划基地、统一配套设施、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收购销售,确保了葡萄产业健康、高效发展。良好的发展前景,把群众的生产热情调动起来了。村庄430亩土地发展了葡萄基地350亩,成立合作社后打造的沟东葡萄品牌,真正将葡萄变成了全村的主导产业,去年全村葡萄产量80万公斤,实现了从巩固贫困户、贫困村脱贫成效,到打造“莱西乡村振兴样板”的转变。如今,沟东村辐射带动周边20个村庄发展起葡萄产业,其中引导帮扶16个贫困村、38户贫困户发展葡萄种植1100余亩,年产葡萄100多万公斤,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
抓治理促新风,村民的心情越来越美
“村子的治理和发展,支部起引领作用,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调动好每一名村民!只有大家把村子当作是自己的家来爱护、来管理,这个村子才能真正的变美、变富、变强!”这是高维玉同志经常说的话,在提升村民精神面貌上,他也是这么做的。
他带头修订了村规民约,将村规民约作为村庄治理的“小宪法”,引导村民通过依规自治来解决农村建设和管理中的疑难问题,实现“大事有村规,小事有民约”,引导村民树立“契约精神”。为了倡导帮扶助困的好风尚,村里成立了养老照护、扶贫助困义工服务队2支20人;成立了党员先锋、文化宣传、文明新风、卫生环保、治安巡逻志愿服务队5支;成立了新村道德评议会,评选表彰“好媳妇、好婆婆”、“十佳道德模范”等典型人物20多名;组建了秧歌队10余支,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此外,他还带领沟东新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弘扬和传承沟东库区移民精神,村庄新建了库区移民文化纪念馆、树阵公园、葡萄观光长廊,构建了葡萄采摘体验区、垂钓休闲区,连续举办了5届“环湖葡萄节”,吸引了6万多名游客前来采摘、游览,既活跃了文化氛围,又帮助村民实现可持续增收,昔日落后的贫困村发展成为拥湖环绿的生态文明村。
经过这么多年的基层党组织工作,高维玉也感受颇多,他说道:“群众把我选为党组织带头人,我就得带着党员干部帮群众做点实事,一切为了群众,才是农村党组织的第一使命。”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 记者 孙梦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