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青岛市发布了《青岛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将为我市实现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宜居宜业品质湾区城市”战略目标添薪加柴。
建立“1+146+63”准入体系
“‘三线一单’发布实施并与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衔接,将共同构建新的环境准入体系,对提升环境准入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具有多重意义。”据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副局级领导董文才介绍,《方案》将青岛市划分为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三类环境管控单元,针对不同单元提出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是青岛市生态环境空间管理的工具书,是提高青岛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据悉,《方案》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空间、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三个环境维度为具体目标。划定了生态、大气、水、土壤环境管控分区,提出了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岸线资源利用上线,在全市划定了146个陆域环境管控单元,实施分类管控,既达到了生态管控目的,又为青岛市绿色发展预留了生态空间。
《方案》建立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结合区域特点和功能定位,衔接“三线”成果,统筹划定陆域和海域环境管控单元,建立“1+146+63”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体系,即1个市级生态环境总体准入清单,146个陆域环境管控单元和63个海域环境管控单元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助力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处处长季先锋表示,在“三线一单”编制过程当中,紧扣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宜居宜业品质湾区城市”战略目标,实事求是解决青岛市生态环境问题,同时预留了发展的空间,推动构建“一湾两翼、三山一原、一轴多廊”的生态空间格局。编制过程中,突出了青岛市因海而兴的特点。他介绍:“青岛海域约12200平方公里,海岛120个,海湾49个,《方案》将通过‘三线一单’的底线约束和绿色引领,推动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辛小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