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肖芳
今年7月,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在青岛举办。在中学男子组足球项目比赛中,山东代表队取得历史性突破,成功斩获金牌。值得注意的是,这支18人的冠军球队中,有14人来自青岛实验高中。
“学校现有100余名足球后备人才,我们与青岛海牛俱乐部采取‘体教融合’模式,既抓学习、又抓训练。学生们每天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在学校学习文化课,然后再到俱乐部参加专业训练,最终锻造出了这支足球梦之队。”青岛实验高中校长孙睿说。
孙睿表示,青岛“十个一”项目行动要求每名中小学生都要学会一项体育技能,实践证明,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与体育专业训练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思考习惯、思考方式会带到足球场上,可以更好用“脑”踢球;他们在足球场上练就的专注、坚毅、抗压的能力,反过来也会促进学习。
这是青岛市近年来积极推动体教融合创新结出的硕果之一。2019年,青岛在全国较早出台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完善青少年竞赛体系、推进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共享等7个方面夯实体教融合发展的制度基础。为将德智体美劳诸育落实落小落细,青岛又出台《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及系列配套文件,明确了全体中小学生要做到“十个一”,包括学会一项体育技能、掌握一项艺术才能、精读一本书等。
以青岛实验初中为代表的校园足球,是青岛体教融合的突出特色。作为“足球名城”,青岛坚持足球从青少年抓起,聘请专业教练、退役球员进校授课,出版地方教材《快乐足球》,校园足球课程覆盖从幼儿园到大学全学段,获评首批全国校园足球改革优秀试验区。目前,青岛已连续举办31届“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全市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达到452所,培养了大批高水平足球队员,带动全市30万名学生常年踢球。坐落在城阳区的白沙湾足球公园,拥有17片标准球场,成为中国足协青少年训练中心、世界青少年足球交流中心,中国足球学院青岛分院也在此落户。
海洋特色,是青岛体教融合的另一亮点。作为“帆船之都”,青岛将帆船运动融入海洋教育体系,与海洋科技、海洋生物和海洋地理融合渗透,自2006年起持续推动“帆船运动进校园”,出版帆船教材《扬帆青岛》。目前,全市已发展了140所帆船特色学校,累计有3.5万名学生参与海上实操培训,被国际帆联授予世界帆船运动发展突出贡献奖。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