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造车新势力”驶入产能过剩怪圈 摆脱“烧钱”模式成突围关键

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中国证券报记者任明杰 金一丹)人去楼空、杂草丛生……这是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在拜腾汽车南京总部调研时看到的景象。这家估值一度超过40亿美元,并有富士康、宁德时代、一汽等加持的“造车新势力”,在“烧光”84亿元仍造不出一辆车后选择停产,近日更因被债主申请破产清算而处于风口浪尖。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造车新势力”异军突起,但有的却陷入重复建设的泥潭。专家指出,在汽车产能过剩背景下,部分“造车新势力”能否摆脱“烧钱”模式而着眼于打造先进产能,成为杀出重围的关键。

                                                                                        (资料图,新华社发)

“跑马圈地”走上老路

“我们2019年5月开始向拜腾所属的知行公司供货,当年10月他们就开始拖欠货款,后来干脆不付款了,一共欠我们250多万元。去年我们起诉并胜诉,但一直执行不了。”苏州仁义机械工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仁军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我们只好向法院申请对其进行破产清算。”

仁义公司只是知行公司众多债主中的一个。民事裁定书显示,知行公司拖欠供应商、建筑商的款项达数千万元。法院认为,知行公司身陷困境是暂时现象,并以不符合受理破产条件为由驳回了仁义公司的请求。面对已停摆整整一年的拜腾汽车,孙仁军只能叹气:“不知道它能不能起死回生。”

拜腾汽车面临的困境是众多“造车新势力”发展状况的缩影。

近年来,“造车新势力”遍地开花、跑马圈地,掀起一轮产能扩张热潮。据统计,在第一批“造车新势力”狂飙突进的2015年至2017年,当时的规划产能高达每年2000万辆。但除了几家头部企业,大多数“造车新势力”没有走到量产这一步,销售情况更是惨不忍睹。其中,博郡、知豆、时空、领途等多家“造车新势力”2020年销量为0。

在此背景下,产能过剩的问题凸显。

以“造车新势力”重镇江苏省为例。江苏省发改委此前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汽车产业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通知》显示,2020年江苏省汽车产能利用率为33.0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其中,“造车新势力”成为“重灾区”。2016年以来新建的前途、敏安、枫盛,建成后产能利用率均低于5%;大乘汽车金坛分公司更是连续两年汽车产能利用率低于2%。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0年我国乘用车产能问题分析》指出,我国乘用车产能利用率从2017年的66.55%降至2020年的48.45%,处于产能严重过剩区间。分析人士表示,除传统车企按部就班增加产能外,“造车新势力”兴建的新产能陆续投产也是汽车产能利用率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

产能利用率低导致“造车新势力”普遍亏损。长安汽车副总裁杨大勇曾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我们做过一个研究,产能利用率不足是影响企业利润重要因素之一。建产能很简单,但利用率不足对企业影响非常大。”

目前,依靠融资支撑的“造车新势力”正经历“生死时速”。蔚来、理想、小鹏“三剑客”已实现量产并上市融资,进入正向循环。赛麟、博郡、长江、前途等却接连陷入停产、欠薪、破产等困境。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造车新势力倒闭潮不会太远了。”

第二批“新势力”汹涌而至

第一批“造车新势力”还在泥潭里挣扎,第二批已汹涌而至。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新注册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达7.3万家,同比增长183.4%。百度、富士康、滴滴、小米、360等巨头先后宣布进军整车制造领域。

为何越来越多的企业前赴后继冲入造车领域?

华东某车企相关负责人王博(化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一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快,空间大;二是电动化、智能化是汽车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颠覆了既有的产业格局,降低了行业门槛;三是特斯拉、蔚来股价暴涨带来的造富效应,导致大量资本涌入。”

在王博看来,新兴产业发展之初,“一哄而上”是特定现象。“特别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造车行业,‘卡位’非常重要。谁先跑出来谁就能活下去,比如‘三剑客’目前情况相对较好。但大多数‘造车新势力’是抱着‘先上车再买票’的心态仓促上阵,追求产能的简单重复建设,未来被淘汰在所难免。”

同时,作为政策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兵家必争之地”。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造车新势力”跑马圈地的过程中,部分地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汽车项目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产值高,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大、就业的拉动力强。因此,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重点。

不少“造车新势力”项目往往“兵马未动、先画大饼”。以2017年花落南通的赛麟汽车为例,该项目总投资为178亿元,是南通单体总投资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项目,也是当地“千亿级产业园”中的重要角色,一期投产后计划带动上下游产业链1500亿元的销售。

有的地方发展新能源汽车项目过于心急。在今年3月份的那份《通知》中,江苏省发改委尖锐地指出,部分地方对汽车产业投资项目“重招引、轻监管”,在履行项目监督管理责任上存在不到位现象。存在个别新能源汽车项目违规建设生产、少数地方政府违规为汽车产业投资项目提供优惠条件等突出问题。

仅靠“烧钱”难成气候

对“造车新势力”跑马圈地的现象,崔东树说:“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更应该看到的是,‘造车新势力’的出现激发了汽车产业的活力,带来了新思路、新技术、新模式。”

但在人们的印象中,第一批“造车新势力”带来的更多的却是“资本”。

在被称为“造车新势力交付元年”的2018年,时任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在某论坛上说:“光有钱是造不了车的。资本进入不会改变产业竞争和发展规律。对某些投机者和搅局者来说,汽车产业将是滑铁卢。”

“本质上,不是产能过剩,而是落后产能过剩。”王博一针见血地指出,“第一批‘造车新势力’一开始就被打上了‘烧钱’的烙印,但仅靠‘烧钱’是不够的,还需技术、管理、营销等多方面综合能力,这是大多数‘造车新势力’欠缺的。最后,产能建起来了,量产却成了难题,更甭说销售了。‘烧’出一堆落后产能,没有意义。”

新能源汽车产能低水平重复建设已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就明确提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夯实地方主体责任,遏制盲目上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等乱象。

第二批“造车新势力”有不少“老面孔”。以百度为例,在宣布下场造车前,其在无人驾驶领域进行长达十年的技术积累,赋能多家整车企业,与“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有着深度合作。

第二批“造车新势力”努力撕掉“烧钱”的标签。比如小米,与第一批“造车新势力”动辄喊出百亿投资的做法不同,小米的造车路线是“粮草未动、兵马先行”。7月28日,雷军宣布小米汽车自动驾驶部门启动招聘,首批招募500名自动驾驶技术人员。

从第一批“造车新势力”中跑出来的“三剑客”,通过上市融资“不差钱”后,在新建产能上反而更加理性。

以理想汽车为例,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理想汽车近日通过公司网站公开招聘“工厂长-(北京)制造基地”等岗位人员,工作地点均在北京顺义区。今年5月,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理想汽车将依托原北京现代第一工厂厂房及土地资源,打造数字化、柔性化智能制造工厂,总投资60亿元。

北京现代第一工厂于2002年投入运营,年产能为30万辆。近年来,北京现代产能利用率急剧下滑。理想汽车目前只有常州一家工厂,产能仅有10万辆,在交付压力下欲扩大产能。这种先进产能“腾笼换鸟”的做法,也为其它“造车新势力”突围提供了新的思路。(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