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为期18天的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闭幕,赛场外有无数志愿者默默奉献,他们坚守岗位,成为赛场上亮丽的风景线,体现出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夫妻奔波在志愿者岗位
“本次学运会,学校承办了武术比赛项目。我报名了‘一对一’志愿者,分配到了接待海南省参赛队的任务。”毕雪是青岛十九中高二年级的一名生物老师,但是假期开始后,她的工作岗位就从讲台搬到了更丰富的 “路上”:“检查疫情防控材料,帮助各代表队办理入住,分发赛事用具、送餐……”参赛对伍的接待工作非常繁忙,参赛队伍入住学生宿舍后,不能随意走出宿舍。于是,各项需求都需要通过志愿者来满足,不管是送餐,还是取送各种比赛用具,毕雪和所有志愿者总是跑在路上。“我们的志愿服务工作是累并快乐着。 ”毕雪的丈夫魏志达,十九中的高二物理老师,也活跃在大赛裁判接待工作的志愿者岗位上。为了全心全意工作,他们特意把年幼的孩子,暂时送回了老家,一心扑在学运会的志愿服务上。
在志愿服务“赛场”上“比拼”
“志愿者像沙漏中心的那个细小的通道”,青岛十九中课程与教学管理中心徐璟珞主任告诉记者,“整个大赛的筹备工作十分复杂,在参赛队伍没到之前,就已经开始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包括航班信息、核酸报告等重要内容,接待工作开始后,由每个志愿者将信息对应到人,引导大家入住与比赛。前段大量的信息就好比沙漏里的沙子,志愿者就是沙漏中央那个通道,将大家引导到后端的沙池中,虽然细小,却至关重要。 ”
十几天跑下来,好多志愿者的嘴边都起了溃疡。但是所有这些,在看到学运会成功圆满闭幕后,每一位志愿者都觉得“值”!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王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