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盘点2015年青岛金融十大新闻 金融支持实体创纪录

青岛出台20条措施加快推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

——打造财富管理最优发展环境

2015年11月,青岛市政府下发了《关于促进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的政策措施》(青政办发〔2015〕24号))(下称《措施》),出台20条创新举措,加快推进财富管理中心城市建设,政策主要分为聚集金融资源、鼓励金融创新、壮大资本市场、吸引金融人才四部分,对新设和新迁入的法人金融机构、现有法人金融机构增资的均给予大力度扶持,设立青岛市金融创新奖,支持金融机构吸引金融和财富管理高端人才。

《措施》加大了金融机构落户、增资、区域性管辖机构的扶持力度,并对新设和引进对青岛经济金融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支持。重点突出对法人金融机构和财富管理机构奖励,其中,对在青岛新设立和新迁入的法人金融机构,根据注册资本最高可给予1亿元的一次性开办补贴。支持各区市高标准建设试验区配套功能区,优化重点项目建设审批流程,开设“绿色通道”支持项目早落地。

《措施》首次将金融创新纳入到扶持金融业发展的奖励范畴,设立青岛市金融创新奖,包括创新贡献奖、项目创新奖和研究创新奖,最高奖励金额分别为300万元、100万元和50万元。为壮大资本市场,对拟在国内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的本市企业,最高可获得300万元补贴;境外首发上市的企业,最高可获得300万元补贴;已实现“买壳”上市并将上市公司注册地迁至青岛市的企业,最高可获得300万元补贴。

此外,《措施》还加大了对金融人才的奖励力度。对新引进的金融和财富管理高端人才,按照有关人才规定给予安家补贴;有周转住房需求的,由机构注册地所在区(市)政府为其提供人才公寓,并在落户、配偶就业、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将遴选一批金融业和财富管理高端人才,根据其经营业绩和对青岛市的贡献,给予一定创新创业补助。

记者点评

青岛强化政府与市场的对接联动,致力于为财富管理改革创新营造最好的政策支持环境。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金融综合监管的改革部署,构建了涵盖地方金融工作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司法部门等在内的金融综合管理机制,针对金融行业监管、跨境投融资和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形成了信息共享、协调一致的推进格局。推动搭建财富管理行业规范自律平台,成立青岛市财富管理基金业协会。针对独立财富管理行业等财富管理新兴业态研究构建监管体制,起草完成相关监管办法,积极争取开展监管试点。积极发挥金融法庭、金融仲裁功能,完善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的法律保障体系。深入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多家市场化征信及评级机构顺利开展业务。强化科学财富观的宣传推广,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大众传播财富管理知识。持续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主题宣传月、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日、投资者保护论坛、巡回展览等多项活动。保持防范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高压态势,为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营造安全环境。

青岛市开展两批“走千家”活动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创历史纪录

2015年5月19日,第一批“驻青银行机构走访千家重点企业活动”启动,这是青岛首次举行如此大规模的银企面对面交流活动,以1020家重点纳税企业为走访对象,组织36家银行摸排企业融资需求422.5亿元,走访银行与企业现场达成融资协议202.4亿元;其他220亿元全部填写了融资需求表,全部录入人民银行“银企融资对接平台”发布,并组织银行对接。经过走访对接,6月份全市贷款实现大幅增长,当月新增215亿元,同比多增144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11月19日,第二批“驻青银行机构负责人走访千家重点企业活动”启动,此次走访以“工业企业、外贸企业、民营企业、科技企业、房地产企业”等五大领域企业为重点,进行拉网式全面摸底调查,走访企业1100余家,摸排企业融资需求317亿元。目前,走访活动已全部结束,相关银行共与其中612家有有效融资需求的企业签订融资协议330亿元,有效信贷资金需求满足率为100%。随着相关信贷资金的陆续发放,2015年11月份当月银行新增贷款183亿元,前11个月累计新增贷款达到1043亿元,加上银行表外等融资支持,银行信贷对全市实体经济融资规模达到1500亿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记者点评

青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2015年以来,青岛金融系统积极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不断扩大新增贷款规模,持续加大对“一谷两区”等重点区域以及机场、轨道交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前三季度重点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铁路及绿色信贷贷款分别增长17.3%、116.2%、40.7%和29.9%,均高于全市贷款平均增速。围绕全市十条千亿级产业链加大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信贷支持,对青钢、海尔、青啤等企业增加授信近百亿元,支持其转型升级和做大做强。

青岛企业可从韩国银行机构获得人民币贷款

——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政策“一事一报”通道打开

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同意我市试点开展韩国银行机构对青岛财富管理改革试验区内企业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青岛市成为全国首个允许境内企业从韩国银行机构借入人民币资金的试点地区。目前,青岛市24家企业获得韩国银行机构跨境人民币贷款25亿元,居同批试点城市首位,平均贷款利率3.9%。初步测算,可为企业节约财务费用近5000万元,有效拓展了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促进了青岛市对韩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结出新的惠民硕果。

李克强总理在韩国访问期间指出,“将青岛市开展的企业自韩国银行机构借入人民币借款试点推广到山东全省”,肯定和推广人民币跨境融资的“青岛经验”。

记者点评

青岛积极发挥财富管理试验区重要事项“一事一报”政策优势,加大财富管理创新试点政策争取和落实力度。陆续向国家争取的39项政策中,已取得明显成效的有29项;已进入实施阶段的有6项;正在争取国家进一步明确试点意见的有4项。财富管理综合经营、扩大开放、注册便利化、跨境投融资等政策率先突破,多项全国“第一单”在青岛落地,示范效应初步显现。着眼于推动财富全球配置,出台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办法,在全国首次将QDLP境外投资范围拓展到境外一级市场投资并购和有监管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7只跨境基金进入注册程序。

青岛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

——青岛直接融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2015年12月3日上午,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3866.HK。按集资净额计,青岛银行是青岛融资规模最大的IPO,融资额为42.75亿港元,创造了我市境内外上市企业首发融资额最高纪录,也是迄今为止全省第三大首发融资规模企业,青岛银行也成为山东省首家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银行。

记者点评

青岛直接融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通过推动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发行债券、上市、新三板等实现直接融资423.9亿元,相当于同期银行贷款规模的一半,表明全市融资结构显著优化,渠道实现多元化。2015年青岛新增上市公司6家,截至目前,青岛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41家,发行股票44只,另有1家企业已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8家企业在会待审,8家企业在证监局辅导备案,培育重点拟上市企业70家,55家企业完成股改;新三板企业挂牌势头良好,目前已达49家,另有18家企业正在股转系统排队待审,培育重点拟挂牌企业90家;蓝海挂牌企业已超过300家。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总体呈较快发展态势。

青岛专利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

被中国保监会誉为“青岛模式”

——青岛保险业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

2015年7月10日上午,青岛镭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太平洋产险青岛分公司、青岛银行和青岛高创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共同签约,在缴纳10万元的保费及一定的担保费用后,青岛镭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凭借保单和融资性担保函,得到了青岛银行发放的500万元流动性贷款。青岛也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开创以保险撬动专利权质押贷款新模式的城市。在中国保监会于10月份召开的全国保险保证试点工作会议上,青岛市金融办应邀在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介绍经验做法,被保监会称为“青岛模式”在全国推广。

专利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的主要支持对象是纳入青岛市“千帆计划”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有融资需求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通过青岛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提出申请,在保险公司、银行和担保公司(政府独资)审查核准后,办理专利权质押手续,同时向保险公司投保贷款保证保险,并向担保公司缴纳担保费用,银行凭借保单和融资担保函,就可以向企业发放一年期单笔最高500万元的贷款。一旦发生风险,保险公司、银行和担保公司按照6:2:2的比例共同承担损失。通过购买贷款保证保险获得银行贷款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将连续三年按照80%、60%和40%的比例获得保费补贴。

记者点评

2015年以来,青岛保险业实现创新发展,保费规模增长较快,在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中增速第一。2015年以来,中路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获批开业,改变了青岛没有保险公司法人机构的历史。华海财险、中德安联寿险、德华安顾寿险等保险分公司获批开业筹建,青岛保险公司达到65家,财产险公司达到34家,人身险公司达到31家,保险机构数量迅速增加,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保险业经济补偿和社会稳定作用持续发挥,青岛保险业赔款和给付支出62.3亿元,同比增长14.7%,社会贡献度持续提升。2015年以来,青岛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程度和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小麦和玉米保险金额由原来每亩300元提高至每亩500元,保险金额覆盖农民直接物化成本。财政支持力度进一度加大,小麦和玉米保险的财政补贴比例由原来80%提高至90%。赔付标准更加合理,对中央补贴型农作物,当损失率在80%以上时视为全部损失,为农户全额赔偿;当苗期发生全部损失时,赔偿保险金额的40%。2015年8月15日,在提供基本医保服务的基础上,青岛保险机构开展了社保长期护理保险、意外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三大类六个医疗保险项目业务,涵盖了基本医保之外的所有补充项目,标志着商业保险全面进入社会医疗保险领域,在全国尚属首例。

青岛国富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成立

——财富管理要素市场建设全面开花

2015年12月9日,青岛市财富管理讲堂暨青岛国富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成立启动仪式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举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出席启动仪式并作了《财富管理市场发展与财富管理中心建设》专题讲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出席启动仪式。

青岛国富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简称“青金所”),是今年青岛财富管理多层次市场建设的重点项目。交易中心落户在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主要业务是为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投融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非标金融资产登记、托管、交易结算服务。今后,青金所将携手青岛本地金融机构,开展各项金融资产交易服务。在启动仪式上,青金所启动交易系统,首单交易规模达2亿元。

记者点评

青岛积极搭建财富管理相关交易平台,以盘活巨量资产、优化财富资源配置。青岛国富金融资产交易所成立,面向全国银行间非标金融资产提供互联网交易平台。财富管理衍生品交易所设计研究形成设立方案。权益类交易市场覆盖面进一步拓展,青岛场外市场清算中心、青岛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海尔联合信用资产交易中心投入运营;艺术品交易中心近期将开业,丰富了财富管理的交易功能。区域股权交易市场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推出了财富管理系列交易产品和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平台,累计交易额超过100亿元;另有挂牌企业近300家,展示企业1400多家,累计实现融资超过27亿元;率先拓展了与韩国柯斯达克市场合作。

2015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举行

——“财富青岛”品牌效应不断彰显

以“创新驱动下的财富变革”为主题的2015青岛·中国财富论坛,2015年6月20日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论坛围绕世界经济趋势与全球财富格局、财富管理时代的金融转型升级、人民币国际化与跨境财富管理、财富增长与实体经济、资本市场改革与衍生品创新等议题展开讨论,为财富管理行业提供一个多元而开放的交流合作平台,发挥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作用。

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出席论坛,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致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主持论坛开幕式。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美国前副国务卿、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兼副主席汤姆·奈兹发表主旨演讲。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首席执行官普彼德·吉尔、美国布什总统经济政策及金融市场原首席顾问皮帕·马尔姆格林等众多嘉宾齐聚论坛并展开精彩讨论。

论坛期间,还发布了《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报告(2015)》,对试验区获批一年多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对部分试验区获批的先行先试政策进行解读,力求形成财富管理试验区的资源聚集效应。

记者点评

青岛以论坛为媒介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相继举办了金家岭财富论坛、齐鲁峰会2014、中国证券业协会财富管理研讨班、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金家岭财富管理论坛”首次闭门研讨会等财富管理专业化论坛研讨活动。6月,成功举办“青岛·中国财富季”系列活动,举办12项财富管理专业活动,聚集国内外嘉宾万余人,打造了高端与普惠相结合的财富青岛投资文化盛宴,青岛作为财富管理改革创新风向标的作用进一步显现。2015青岛·中国财富论坛吸引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和有关部委领导、山东省政府领导、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和财富管理机构高管、金融界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企业负责人、高校研究机构代表等千余人出席了论坛,成为青岛聚集国内外高端财富管理资源的重要平台。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试点成功启动

——普惠金融迈出新步伐

2015年6月,青岛福满地粮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明东从平度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领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批复文件,成为山东省首家开展信用互助业务试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度市也成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区市中第一家实现突破的区市。

2014年以来,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并经中国银监会批复,山东省决定在全省范围内试点农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2015年1月29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方案和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鲁政办发〔2015〕8号),并召开动员会议,在全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工作。根据省政府要求,青岛市政府积极推动,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平度市为第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地区。

批准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试点,是农业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的“一小步”,却反映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的“一大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是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重要内容,是正规金融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对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农民金融需求、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点评

青岛出台《农村金融服务的贯彻落实意见》,建立新设县域分支机构信贷投放承诺制度,引导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持续提升“三农”领域金融服务;支持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主的“四权”抵押贷款,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力度,指导银行机构以莱西、平度现代农业改革试点为契机,助推当地粮食、果蔬及奶牛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群发展;创新推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产业链金融、“云支付+电子商务+农户”等服务模式,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更加有力。截至9月末,涉农贷款余额2505.57亿元,比年初增加144.79亿元,同比增长9.55%。

青岛积极推动银行机构创新信贷品种,推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贷款政策,个人小额担保贷款上限提高到15万元,创办企业提高到45万元,较好满足了就业创业资金需求,支持7400多人创业;推动银行机构与科技融资担保公司等机构共同设立风险准备金撬动科技信贷近20亿元,支持初创期小微企业发展;通过银税合作平台向小微企业提供4.8亿元授信支持;办理小微企业续贷业务25.6亿元,为企业节约成本3000余万元,较好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截至2015年9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82.61亿元,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为87.11%,同比提高6.36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为8.3万户,比去年同期增加近8000户。

澳新银行青岛分行开业

——青岛外向金融蓬勃发展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新银行”)于2015年9月20日宣布在青岛设立分行,澳新银行是目前唯一一家在中国本地注册法人银行的澳资银行,澳新银行青岛分行将更好地服务于山东本地企业,为山东企业走出国门拓展亚太市场提供全方位的专业金融解决方案。

记者点评

青岛外资金融机构加速聚集。2015年以来,星展银行、澳新银行、韩国产业银行、中德安联寿险、德华安顾寿险等一批国际金融机构落户,全市外资金融机构数量达到34家,青岛已成为全省拥有外资金融机构最多的城市,是国内外资金融机构聚集地之一。

青岛积极推动金融境外合作。以财富管理试验区为改革创新的共赢平台,青岛把握“一带一路”以及中韩自贸区的战略机遇,密集举办“山东(青岛)-新加坡财富管理与金融合作签约仪式及圆桌会议”、“青岛-釜山资本市场合作论坛”、“香港山东周-青岛财富管理中心推介”等活动,面向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香港等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开展专题推介和招商路演,与当地政府、金融监管部门以及重点机构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众多国际知名财富管理机构总部来青拓展市场,达成合作意向。

银行不良率先实现“双降”

——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截至2015年11月末,青岛银行机构不良余额和不良率实现“双降”,2015年内连续两个季度实现“双降”,在全国、全省银行不良贷款持续上升的大形势下,青岛银行不良率比年初下降,凸显了全市化解银行不良、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积极成效。

记者点评

青岛积极引导银行机构优化资产质量,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水平。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企业资金链风险化解处置的意见》、《关于加强打击逃废金融债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工作的意见》、《青岛市打击逃废金融债务化解不良贷款工作评价办法》、《青岛市防范信贷风险化解银行不良资产专项工作推进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引导企业科学融资配置,巩固银企互信关系,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化解资金链风险;指导银行机构立足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充分运用转贷续贷政策合理安排授信,不断改善资产质量状况,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倡导企业诚信合规经营,严厉打击、依法惩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社会自觉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氛围。青岛市金融办与市公安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青岛市非法集资案件举报奖励办法》,鼓励社会各界共同排查非法集资隐患,维护社会稳定。

青岛市金融办印制《给全体市民的一封信》累计发放100余万份,宣传海报累计张贴4万张,编制《防范打击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实用手册》并印制1.5万册,联合青岛电视台、《青岛早报》、《青岛晚报》、《青岛财经日报》以及中老年杂志《健康文化谈》等媒体通过播放宣传片、刊登案例警示和防范非法集资知识等形式广泛宣传。

发动各区(市)推进处非宣传进社区活动,依托街道、乡镇、社区,深入基层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在社区服务中心、居民小区等地向市民、村民发放宣传品、宣传折页和手册等宣传资料30万余份,组织多场宣传咨询活动,现场接受市民咨询,引导广大市民增强对非法集资活动的识别与防范能力,树立远离非法集资、参与集资风险自担意识,理性选择投资渠道,自觉远离非法集资活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