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古都即墨设置胶东郡,并设置不其县。自古至今,不其县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崂山、铁骑山巍峨耸立,海域滩涂绵延不绝……汉高祖曾言:“非王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汉武帝也说:“关东之国无大于齐者……天下膏腴莫盛于齐者也。”恰逢假期,我来云游不其,让俺给大家当一次导游,让我们共同领略不其之美。
首先我来到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傅家埠社区的童真宫,这是东汉末年不其百姓为纪念县令童恢所建。正殿、展厅、厢房古朴典雅,童恢像庄严肃穆,似乎仍然在训导着那一只猛虎……
《后汉书》载:
恢复辟公府,除不其令。吏人有犯违禁法,辄随方晓示。若吏称其职,人行善事者,皆赐以酒肴之礼,以劝励之。耕织种收,皆有条章。一境清静,牢狱连年无囚。比县流人归化,徙居二万余户——见其清正廉洁。
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虎狼当食六畜,而残暴于人。王法杀人者伤,伤人则论法。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吏人为之歌颂。青州举尤异,迁丹阳太守,暴疾而卒——见其一心为民。
这些传说真实性或不可考,但《后汉书•循吏列传》对一个小小的县令,以375字的篇幅记载,他的事迹更是被记载在《齐乘》《莱州府志》《崂山志》《即墨县志》《莒州志》等地方志里,其塑像还被即墨吏民祭祀于八蜡庙、九贤祠、名宦祠之中,2012年“童恢传说”被青岛市政府列入第三批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等,均表达了不其人民对童恢的敬重爱戴,均传递出城阳市民对为政者的深情诉求。穿越二千多年,童真宫屹立不倒;随着城阳区反腐工作的深入纵深开展,童恢的廉吏形象、爱民精神被进一步挖掘出来,我想,“童恢精神”必将成为城阳区打造“阳光城阳”的闪光点,成为打造文化不其、历史不其的重要组成。
接着,我来到了我的岳父家中,岳父家在城阳区夏家庄社区。这里,有我们所熟悉的儒学大家胡峄阳故居和文化园,分为瞻仰祭祀、国学传承、文化研究、休闲园林、特色商业五个区域。目前,供奉胡峄阳仙灵的地方,还有即墨泉庄峄阳仙居、胶州玉皇庙村的胡仙殿,即墨东景山有关于胡峄阳“仙迹”刻石,山色峪有胡峄阳对“夫妻松”命名的介绍文字等处。在峄阳故居祠堂之上,百福庵道长蒋清山概括胡峄阳一生:
歉而不歉,乱而不乱,居之惟崂山最稳;
儒也为儒,仙也为仙,精神与墨水同长。
胡峄阳正是这样的一个被人称颂的“活神仙”。他预知洪水,救活了不其城数万人;他劝人行善向学,惩恶扬善;他淡泊名利,风骨卓然;他精研入学经典,将理学、易学方面研究成果全都奉献给不其城民,造福百姓,深得民心。
胡峄阳对义理洞若观火,阐发精微。在胡峄阳所著《柳溪碎语》中有“做事不本天顺理,虽善行,亦是私意”之语,他认为,万般皆“理”,这个“理”,不仅是指自然化成之“理”,使得他能够放眼崂山,得出“大难不难,大艰不艰,千难万难,莫离崂山”的结论;更主要的是,这个“理”还指人伦情常,学以致用才是儒者之初心,为民造福才是为政者之根本,为此,他著书立说,为我们研究理学、地质学、天文学等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指引。
今天,我们打造“阳光城阳”,是不是也可以从“峄阳精神”中获得教益?
第二天,我来到了铁骑山(亦称不其山)。如今,这里是踏青赏花的好去处。可是,现在的年轻人们,可曾知道,这里曾经有着何等悲壮的过去?
阳光明媚,草木茂盛,我却潸然泪下。
铁骑山位于惜福镇东12公里,这里发生了解放前期青即战役最惨烈的战斗。1949年5月28日,人民解放军经历9次拉锯战,才夺取了铁骑山要塞。
战士初月俊冲出地堡,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敌人后,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毅然跳下悬崖绝壁,壮烈牺牲。
老战地记者傅正友深情回忆,“那一仗,警四旅十团牺牲了百余名干部战士。其中,激烈的拉锯争夺中,十团七连活下来的没几个人。”
……
当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青岛的建设蒸蒸日上,青岛的人民日益幸福。可是,在奋斗的征途上,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仍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苦难挫折,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硬骨头、拦路石永远是无法避免的考验。作为一名党员,就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始终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充满激情的干劲去面对各种难题、矛盾、艰难形势,以坚强的党性、昂扬的斗志、科学的方法攻克前进路上的硬骨头和拦路石;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铁骑山精神”,攻坚克难,深研育人规律,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童恢精神”——让我们懂得一位好官的拳拳之心;
“峄阳精神”——启迪着我们明白为学治世的根本要务;
“铁骑山精神”——激励着我们担当作为,不懈奋斗。
这就是“Ta”,永恒的“不其精神”!我们铭记历史,砥砺前行!我们追求卓越,以民为本!我们牢记使命,开创新局!
青岛市城阳第三高级中学 孙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