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这就是山东·青岛 | 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落户青岛自贸片区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记者 宋大伟) 今天,作为重要的国际综合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 市场有限公司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正式启动,也标志着山东一项有效发挥市场和政府合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的工作举措的实施与确立。

启动仪式上,山东省副省长汲斌昌,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青岛自贸片区工委书记孙永红,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姜岩、上海清算所董事长谢众等领导共同启动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并见证平台完成首笔交易和期现联动合作协议、战略合作协议等签署过程。

山东大宗交易平台的可信数字仓单系统、交易系统、交易制度规则已同步上线,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共同推进期货交易,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期现联动的大宗商品市场,与上海清算所、鲁清所共同推进的结算系统也正式上线。

据了解,山东大宗交易平台由山东能源集团、山东港口集团与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共同发起,要面向全球贸易商、生产者和投资者,提供油气煤、棉花、橡胶等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是集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结算、交收及供应链金融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山东能源集团副总经理张庆才表示,山东大宗交易平台将发挥青岛自贸片区“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叠加优势,依托山东港口青岛港作为东北亚重要大宗商品流通枢纽的区位优势,面向东北亚,构建多层次、多品类、多模式的大宗商品定价中心,打造立足山东、影响全国、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场所。

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与集散地,山东省进出口和出口规模屡创新高,增速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主要的14类大宗商品进口值占全省进口总值的55%以上。2020年青岛片区进口原油占全国18.2%、纸浆等占全国18%、进口天然及合成橡胶(包括胶乳)占全国55%、进口棉花占全国2/3以上,青岛口岸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橡胶交易口岸和全国最大的棉花进口口岸,青岛自贸片区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日益完善。

相关链接:中国(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流合作大会在青开幕    助力大宗商品稳价保供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记者 宋大伟) 今天,由山东省商务厅、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流合作大会在青岛开幕。大会围绕“共享自贸新机遇 共创交易新未来”的主题交流讨论大宗商品贸易、交易及数字金融赋能等领域热点,促进全球合作,助力国内大宗商品稳价保供。山东省副省长汲斌昌,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市委常委、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青岛自贸片区工委书记孙永红,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姜岩、上海清算所董事长谢众,及泰国、日本、韩国等国驻青领事馆负责人出席会议。

据了解,中国(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流合作大会由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与山东能源集团、山东港口集团等发起,旨在分享供应链优化增值收益,推动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实现贸易集聚发展,是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参与、助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具体实践。

山东省副省长汲斌昌在大会致辞中表示,山东省政府积极支持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将推动有关方面,聚焦体制保障,依照国际市场惯例制定规则和制度,确保交易中心各项业务规范运行,保护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营商环境;聚焦实体经济,推出更多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符合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产品,推动“航贸金”融合,帮助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运营效率;聚焦创新发展,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创新交易模式、服务模式,探索加强现货期货互动,提升大宗商品定价影响力;聚焦防范风险,探索建立模型评价和风险评价机制,推出更多集成性、差异化监管模式,实现主动监管、精准监管、协同监管。

青岛市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在致辞中说,山东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启动,将为山东乃至沿黄流域的制造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也必将对青岛实施制造业强市,发挥国际贸易纽带作用,培育产业新模式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为青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注入新的动力。

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与集散地,山东省进出口和出口规模屡创新高,增速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主要的14类大宗商品进口值占全省进口总值的55%以上。青岛自贸片区大宗交易生态圈建设日益完善,保障供应链稳定的作用日益突出。

相关新闻:

青岛自贸片区:国际大宗商品稳价保供开新局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记者 宋大伟)6月9日,黄海之滨、灵山湾畔,中国(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流合作大会在青岛拉开帷幕,大宗商品交易在国际坐标中开启“青岛时刻”。

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巨大,备受全球关注。大会围绕“共享自贸新机遇 共创交易新未来”的主题交流讨论大宗商品贸易、交易及数字金融赋能等领域热点,促进全球合作,助力国内大宗商品稳价保供。来自政府、驻华领事馆代表及期货交易所、清算所、港口、银行、贸易企业等领域的业内知名人士,共话大宗商品市场新机遇。

青岛已成为全国大宗商品贸易核心区

口岸的优势,决定了山东在国家大宗商品贸易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山东省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有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用市场化办法做好大宗商品进口、储运、交易,增强应对未来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能力,已成为连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纽带

山东省进出口和出口规模屡创新高,增速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与集散地,山东主要的14类大宗商品进口值占全省进口总值的55%以上。2020年青岛自贸片区进口原油占全国18.2%、纸浆等占全国18%、进口天然及合成橡胶(包括胶乳)占全国55%、进口棉花占全国2/3以上,青岛口岸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橡胶交易口岸和全国最大的棉花进口口岸。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管委副主任纪晓龙表示,作为山东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积极发挥片区内山东港口青岛港的区位、航道和海铁联运等优势,先手着棋、优化布局,用市场化办法做好大宗商品进口、储运、交易,增强应对未来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能力,减缓价格上涨向下游传导。“山东在自贸试验区内建设大宗商品平台,将有利于国家大宗商品保供稳价,促进国内、国外双循环与新经济发展。”

自贸红利助力山东青岛大宗贸易强身壮体

作为以山东贸易名片为主题的国际交流盛会,此次大会的举办成为彰显山东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制度创新的重要抓手,这样将为进一步畅通“一带一路”沿线贸易提供新窗口。

作为山东大宗商品的重要口岸,青岛自贸片区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入选山东自贸试验区首批“最佳实践案例”的13个案例中有7项涉及大宗商品的储运、监管等新模式,创新棉花、原油、橡胶等大宗资源性商品监管模式,建设大宗资源性商品集散中心,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基础原材料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以原油和棉花为例,青岛自贸片区首创原油“先放后检”模式,原油通关时长由3天压缩到不足半天,每船次货物验放时间减少2-3天、费用减少约50万美元,青岛油港罐容周转率提升35%以上,吸引了10个超千万美元级地炼企业海外板块回归,集聚油品贸易企业400余家,形成“油品超市”;创新进口棉花‘集成查检、分次出区’模式,每批棉花鉴重时长由原来的2-3天缩短至2-3小时,通关实现了再加速。”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航运物流部副部长马晓笛说,目前,青岛已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进口口岸。

此前,青岛海关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橡胶监管信息平台。2020年,青岛自贸片区内的6家“20号胶”期货指定交割库生成标准仓单1.2万手、12.2万吨,实际参与交割仓单1.1万手、10.7万吨,交割仓单占全国实际参与交割量的92.4%。

除却自贸通关便利化外,税务创建举措助力大宗商品交易再提速。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税务相关负责人表示,自贸税务部门创新出口退税“核实可视+信用赋能”举措,通过核实环节“可视化”,首次申报退税平均办结时间提速至5个工作日以内,较之前提速75%。“同时我们通过‘ 信用赋能’,为同时满足‘ 区、关、税、银’四方信用条件的诚信‘白名单’大宗商品贸易企业推出‘出口退税8小时速达’和‘出口退税贷’服务,平均退税时间较之前提速60%,目前已经协助首批12户‘白名单’企业获得银行授信8000余万元。”

青岛自贸片区管委主任赵士玉表示,税务部门主动融入自贸片区发展战略,创新推出的一系列契合大宗商品交易产业发展特点的服务举措,不仅为片区市场主体提供了实打实的支持,促进了大宗商品稳价保供工作,也极大优化了税收服务营商环境,必将进一步助力自贸片区打造立足山东、影响全国、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大宗商品交易场所。

山东大宗贸易升级带来经济发展新机遇

2019年起,青岛市发起了15项“攻势”,其中之一就是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攻势,要求以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为目标,着力推动航运、贸易、金融多业态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做优航运、做大贸易、做强金融,以创新理念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中心。

2021年4月,青岛市印发《青岛市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作战方案(3.0版)》,其中明确提出,“推进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项目建设,打造集现货电子交易、在线融资、仓储物流、大数据共享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宗商品交易和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基于区块链基础的大宗商品生态体系建设,支持中仓登开展仓单标准化和仓单登记体系建设,完善口岸贸易基础设施。”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经济发展部部长洪轶梁介绍说,目前,目前青岛自贸片区正在创新建设“航贸金耦合发展主阵地”,建设“一核四集群”,其中一个重要的集群支撑便是“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集群”。“我们用数字科技赋能大宗商品,上线了基于区块链技术、以电子存货仓单质押融资盘活存量的“货兑宝”平台;启动全国性可流转仓单体系建设,落地全国唯一公共性仓单信息登记平台——中仓登仓单信息登记服务平台;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和产业联动,构建了大宗商品领域内的交易、结算、仓储、物流、交割及供应链金融等一揽子服务。”

资料显示,青岛海关与上期所就协同推进保税期货交割业务、保税货物转移登记平台等内容签订合作战略协议;青岛市政府、青岛海关、上期所、山东港口集团签署“共建多层次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战略合作备忘录”;与上海清算所、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此基础上由青岛自贸片区、青岛海关、青岛数据分中心等部门,以大宗商品贸易、跨境电商等产业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从政府打造数字经济公共基础设施、市场化推进自贸区产业链生态体系,融合创新政务监管模式三个角度推进,将青岛自贸片区打造为全国领先的“数字化可信区域”先行示范区,实现航运贸易金融的创新融合发展,打造多层次大宗商品交易体系。

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贠智红说:“我们有信心在今年集聚山东大宗会员单位不少于200家,在轻质循环油、橡胶、棉花等品类开展业务,并探索有色金属和稀土等特色指标领域,同时联合海关推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大宗商品生态体系建设,支持中仓登开展仓单标准化和仓单登记体系建设,引入大宗商品分析机构,实现贸易统计分析预警功能。”

青岛自贸片区管委主任赵士玉表示,“青岛自贸片区将全面释放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功能叠加优势,搭建扩大高质量产品进口规模、增加高质量新产品进口的平台,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