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庆,许多人在赞叹党的伟大。
现在人们经常在谈论生活的幸福、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崛起,以及美好的未来。追本溯源,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广大共产党员的奋斗与努力,也离不开当年为中国革命胜利洒热血,抛头颅的先烈们。
一个晴朗的早上,我们一些退休“老人”,随年轻人踏入四方青岛党史纪念馆,当看到墙上悬挂的那两幅引人注目的黑白遗照时,一种自豪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苍茫大地,城乡林立,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竟有两名与青岛有缘,这真的是极为难得。王尽美、邓恩铭两个响亮的名字,在他们短短的人生轨迹里,留下最多的是“革命”,然后便是青岛。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青岛,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工人阶级较为集中的工业城市,革命干柴随时能燃起熊熊火焰。
王尽美当时只有20多岁,作为省委的主要领导,他经常要去剧院、学校、工厂演讲。他文采横溢,口才极佳,滔滔不绝的演讲很富有感染力,许多人听了都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一些工人、市民纷纷向党组织靠拢。其时青岛的革命发展势头如火如荼。王尽美为此呕心沥血,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令人痛心的是,27岁那年他因肺病生命戛然而止。他给战友留下的最后一段话是: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27岁,多么美好的年华,多么美丽的青春!王尽美,这位经历丰富、才华超群的早期革命家不惜生命,忘我工作为了什么?毫无争议也毫无悬念,就两个字:革命。革命的目的正如他所奋斗的目标: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邓恩铭是早期党的工运事业的领袖,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青岛历史上曾爆发几次大的工人罢工,组织和指挥者就是来自贵州大山里的邓恩铭。他多次被捕,惨遭酷刑,但又多次脱险,重上“战场”。几经风雨,几经苦难,矢志不渝,邓恩铭为了什么?还是两个字:革命。作为参加过党的一大和五大的早期党员和领导者,邓恩铭身经百战,百炼成钢。然而,正当他踌躇满志,为革命赴汤蹈火时,却倒在了国民党的枪口之下。30岁,他留下了“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的慷慨豪言,感动和激励着无数后人。
幸福年代看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思绪万千,感慨万分。我发现许多年轻人站在图片前仔细观看,沉默不语,偶尔发出一声轻轻地叹息。我想那一定为是先烈们的事迹所打动,由衷地表示钦佩和惋惜。是的,革命征程上的先烈们是何其艰难,何其英勇,又何其悲壮!毛主席说:“革命胜利了,不能忘记老同志。你们山东要把王尽美、邓恩铭的历史搞好,要收集他们的遗物。”也难怪同为党的一大代表的董必武深情地写下了《忆王尽美烈士》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胜利从来都是来之不易的。尤其在国家强大,人民幸福安康之时,更不能忘记先烈。走出展馆,我看到一群年轻人列队站在先烈面前,面对党旗在重温入党誓词。那庄严而激动的神色,显然是受展览的感染和影响。我想当下就应该有这种氛围,这种情怀。尤其肩负重任的年轻人,更应该时不时提醒自己,用责任和使命守护起那些用信念、用鲜血乃至用生命换取今天辉煌的先烈们!
文/王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