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在青岛胶州市洋河镇神山村蓝莓大棚里,新当选村党委书记的杜晓龙正在调研。经过一番探讨交流,杜晓龙有了引进文旅项目,发力文旅产业的思路。
此次洋河镇首开先河,在村“两委”换届前,向全国公开遴选35岁以下有学识、有担当的本土大学生党员作为新村党委书记后备人选。在报名的163人中,这17人最终脱颖而出,高票当选新村党委书记、村委员会主任。他们平均年龄为29.8岁,本科学历15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人。
“如今,洋河镇新村党委书记平均年龄比以前下降24.23岁,新当选的17人中不乏年薪30余万元的网络工程师、远在福建创业的项目经理等专业人才。”洋河镇组织委员李海滨说。
毕业于云南大学的赵文婧是一名硕士研究生。“虽然在大城市也有很多工作机会,但我一直想要为家乡做点事情。”怀着一份乡土情怀,洋河镇的公开遴选吸引了赵文婧。“未来我想运用所学知识在信息化建设和村风民风建设上发力。”赵文婧说。
以往农村奉行“能人治村”,部分“能人”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洋河镇党委从“选谁管事”到“选谁干事”转变,17名新村书记带着学识与干劲从全国各地回到家乡,带头突破乡村治理“瓶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九顶莲花山是九顶村的优势,我打算把村里的农产品打造成洋河特色伴手礼,让游客们不仅走进来,还能带出去。”谈起未来发展规划,洋河镇九顶村党委书记、九顶村委员会主任王玮说到。97年出生的王玮是17名新村书记中最年轻的一位,大学毕业后在福建、广东等地的工作经历让他为家乡发展带回了新思路。
“不仅要让人才回得来,更要留得住,用得好。”李海滨表示,为加强新村党委书记培育,洋河镇充分发挥“1+1+1”导师培育制,镇党委书记、镇长以及新村“第一书记”作为导师,保障新村书记有人教、团队带,帮助“回引人才”及早进入工作角色、打开工作局面。
目前,洋河镇担任新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17名“回引人才”已正式开启“三同”体悟实训,到所任职新村的下属村庄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开展村情民意大调研,寻找“穴位”,精准发力,探索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为激活新村党委书记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干劲,我们根据他们所在村庄的产业特色、资源禀赋、治理重点以及个人专长等要素,综合制定领头雁‘活力指数’评价体系。”胶州市委组织部组织二科科长周鑫良受访时说,为他们量身定制“底线任务”“创新目标”“团队攻坚项目”,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育、考核、评价、提升。而且,采取职业化的管理模式,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通讯员 周宣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