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重温青岛党史 传承红色印记(45)——一粒“微尘”感动中国

85.一粒“微尘”感动中国

2004年12月,一男一女两名中年人来到青岛市红十字会,帮朋友向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5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当工作人员拿出捐款发票和捐款名册让他们签下名字和联系方式时,两人只留下了“微尘”二字。他们说:人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自己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做的事也很微小,就像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翻阅以往捐款记录,惊讶地发现在2004年以前,这个叫“微尘”的人曾进行过多次捐款:“非典”时期,捐款1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时,捐款5000元……

由于这名化名“微尘”的爱心人士一直不肯公开露面。2005年1月,在青岛市红十字会的推动下,青岛各大媒体开始寻找“微尘”的行动。青岛早报最先刊登《寻找微尘》系列独家报道,追随每一个“微尘”的爱心足迹,述说爱心背后的爱心故事,在岛城掀起了一股寻找“微尘”、学做“微尘”的热潮。围绕“微尘”的公益事迹层出不穷,鼓舞和激励了更多的爱心群体加入公益行列之中。青岛新闻网也同时刊出《2005请你找神秘“微尘”》的文章,网友们留言表达对“微尘”的敬意和祝福。有网友说:“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有公益心的人,不一定要有多少钱才可以,重要的是有这样的爱心。”也有网友认为,“微尘”是个值得尊重的人,她不图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市民就该尊重她的生活方式,也希望“微尘”这两个字成为青岛公益事业的一个符号。

默默无闻、不图回报的“微尘”越来越多,由一个人发展成一个爱心群体,由一个群体成为一种普遍风气,“微尘”渐渐成为成青岛的爱心符号。

此时,青岛市红十字会抓住机遇,全力培育打造“微尘”公益品牌。2005年1月5日,“青岛市红十字会关于征集微尘标识的公告”在青岛新闻网及各媒体发布,收到了山东、北京、上海等地发来的设计方案500余份。经专家初选,确定8幅作品入围。市红十字会再次通过媒体向社会征求意见,广大市民、网友通过短信、网络、寄信等形式踊跃投票。28日,青岛帆船之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设计的五星心字形图案胜出。它以5颗手牵手的五角星代表不同的人群手手相连、互相帮助,汇聚成一条充满爱的纽带;“微尘”虽然是一个个小小的个体,但每一个体汇聚到一起,就能编织一个充满爱的世界;5颗星采用五大洲的色彩,寓意“微尘”精神将成为世界的精神。2005年5月,青岛市公益品牌“微尘”入选“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

2005年6月15日,“微尘”标志、徽章及相关资料被青岛市档案局永久收藏。这是建国以来该馆第一次整体收藏一项公益活动的资料。11月,国家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共同举办首届中华慈善大会,青岛“微尘”荣获中华慈善奖,确立了“微尘”公益品牌的国家形象。

2007年2月26日,“微尘”荣获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奖。这是“感动中国”人物奖第一次颁发给一个群体。颁奖词中说:“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2008年,在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倡导扶持下,以“微尘”公益品牌为依托,由认同“微尘”公益理念、自愿参与公益事业的十余位青岛爱心企业家共同发起成立了红十字微尘基金。这是一个集募捐筹资、项目救助、组织建设、品牌推广于一身的综合性基金项目。

10余年来,红十字微尘基金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和“微尘有情,博爱无疆”的公益理念,以关注儿童“生命、健康、教育”为宗旨,共开展大病救助、脑瘫患儿的康复和自闭症教育培训、大学生助学、博爱小学、微尘班、阳光少年等20余个项目,累计筹集爱心款物近亿元。

这个集结在红十字周围的爱心群体,作为一个关爱他人的符号,已成为青岛城市文明的象征,展现在世界面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