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市教育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听民声办实事,力解“急难愁盼”问题

□本报记者 肖芳

5月11日起,青岛市幼升小“一网通办”平台正式上线:家长们只需要完成“爱山东”APP或“爱山东青e办”APP注册及身份认证后,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义务教育入学平台,进行入学信息采集,就可实现全市义务教育招生报名工作的“一网通办”。与此同时,今年全市民办普通高中招生依托民办教育服务平台,也全面实现填报志愿、录取、缴费“一网通办”,往年考生家长到民办高中现场排长队报名缴费的痛点将不复存在。

原来,不久前,针对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报名入学多次跑腿、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名手续繁琐以及以往曾出现的“假证入学”等问题,青岛市教育局梳理再造招生报名流程,联合青岛市大数据局建立义务教育招生网上信息平台,将分散在公安、住建、人社、民政、卫健、市场监管、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的户籍、居住证、不动产登记、房屋租赁等数据全部接入平台。这就首次实现了招生报名“一网通办”“零跑腿”,惠及岛城21.7万个学生家庭。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青岛市教育局坚持学做结合、以学促做,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把民声听准听真,是把事情办实办好的前提和基础。按照“门全开、单全收”的要求,青岛市教育局在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信箱、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教育综合服务电话等渠道的基础上,开设“分管市长直通车”和“局长直通车”信箱。所有进入“直通车”的群众来信,全部由局长亲自审签回复,重要问题纳入“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工作机制及时处理。今年以来,青岛市教育局通过各渠道受理群众来信来电1.4万余件,全部按时办结。

不仅如此,青岛还在全市教育系统组织开展家长、校长、局长“三长”见面活动,全市3000余所中小学校全面参与,1770位局长、处长、科长等机关干部,7374位校长、主任等学校干部,110897位家长参加见面活动,共收集意见建议2.8万余条。这些收集到的问题,全部上传至青岛教育e平台,实现问题“发现—分解—办理—反馈”台账管理、闭环管理。

在这种民意收集和处理机制下,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先后得到解决,例如: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食堂运行困难、学生餐保障水平较低的问题,青岛将农村小规模中小学校食堂补助纳入今年市办实事项目,市、区两级财政投入1500余万元,对全市212所300人以下的农村小规模中小学校食堂实施运行成本补助,让农村孩子吃上更高标准的学生营养餐;针对近年校园意外伤害事故易发多发、学校安全办学压力大的问题,争取市财政统一出资1400万元,为全市3500余所大中小学和幼儿园、174万名学生购买校方责任保险,截至目前,已赔付学生伤害事故4800余起,有力保障了在校学生和学校的权益……

“学习党史要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鹏照表示,围绕抓实党史学习教育,青岛市教育局将继续走出去、沉下去,摸清群众所思所盼、所急所难,努力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解决好,推动工作往实里做、往百姓心坎上做,带给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